[实用新型]一种仿人型肌电假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8778.3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8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念峰;劳锟沂;张宪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54 | 分类号: | A61F2/54;A61F2/7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人型肌电 假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部假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人型肌电假手。
背景技术
根据假手的功能性,可将常见的商业型假手分为装饰性假手、索控式假手和肌电假手。装饰假手以仿人手的美观外形为主,是为了弥补人肢体外观的缺陷所设计的,仅起到帮助使用者恢复自然外表以及平衡身体的作用。显然,装饰性假手并不能实现人手的动作功能,也不能对它进行控制。索控假手又称为身体驱动型假手,是一种具有人手外形和基本功能的常用假手。索控假手主要由使用者通过肩膀或上臂等残余肢体的运动来拉动绳索进而控制假手的运动。这种假手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经久耐用,能在潮湿、多尘等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因为这种假手是通过使用者自身的力量来进行控制的,所以其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是索控假手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受到自由度的限制,其功能比较单一,而且索控假手的控制方式并不直观,不符合正常的人体神经控制通路,所以这种假手的控制和操作都不方便。
肌电假手是由人体肌肉电信号进行控制的仿人型假手,其外形更加美观,功能更加完善。肌电信号来源于使用者肌肉自主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这种假手利用安装在残余手臂肌肉表面的电极所采集的电信号来控制电机,从而驱动假手的运动。但是现有肌电假手的机械结构相对复杂,价格昂贵,而且维护成本高。
理想的假手应该在功能和外形上与人手一样。假手要能够替代人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成一定的人手操作任务,而且还需要在外观上与人手相似。但是目前现有的各种商业假手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理想的要求,在生活中大部分只能是充当装饰型假手的角色。人体的上肢一共有27个自由度,其中手指的部分就有21个自由度。目前的研究水平还做不到具有21个自由度的假手。美国和日本的实验研究型假手具有7到11个自由度,但是当前临床所使用的假手最多是三个自由度,只能完成人手功能最常用的6个动作,分别是指伸、指屈、旋前、旋后、腕伸、腕屈。
目前科研人员对假手作了很多研究,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假手仍然是处在实验的阶段,离商业化和实用化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当前性能比较完善的商业化假手仍然只是单自由度、开环控制系统的肌电假手。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假手方面的研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相对较少,相关的产业比较落后。国内假手的生产厂家和康复中心目前的产品以装饰假手和机械牵引假手为主,所以开发和研制肌电假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基于柔顺铰链的仿人型肌电假手,为残疾人提供类似人手外形、体积小、重量轻并且具有人手大部分抓取功能和适当操作功能的肌电假手。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人型肌电假手,包括由掌面和掌背接合组成的手掌、活动设置于手掌前端及右侧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拇指,以及设置于手掌内且与各手指驱动连接的驱动系统,所述掌背及掌面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驱动系统的凹槽和挖空部,所述掌背及掌面的前端分别设有接合后形成完整基座的右半基座和左半基座,所述右半基座和左半基座设置有半圆槽及轴承安装凹槽,其中,所述右半基座还设置有手掌肌腱通孔,所述右半基座和左半基座两侧设置有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基座侧盖;
所述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沿远离手掌的方向依次包括近指节、中指节、远指节,所述近指节、中指节、远指节之间通过弹簧式柔顺铰链关节相连接,各个所述的近指节于手掌前端的基座处与驱动系统驱动连接,同时,所述远指节与近指节之间连接设置有远驱动腱,所述中指节与手掌之间连接设置有近驱动腱;所述拇指沿远离手掌的方向依次包括旋转件、拇指近指节、中指节、远指节,所述拇指近指节、中指节、远指节之间通过弹簧式柔顺铰链关节相连接,所述拇指近指节另一端与连接驱动系统的旋转件相连接,同时,所述远指节与拇指近指节之间连接设置有远驱动腱,所述中指节还通过依次连接的近驱动腱、肌腱连杆、绳状驱动键与驱动系统驱动连接;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依次平行地嵌固在掌背的各个凹槽内用于驱动拇指屈伸自由度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耦合屈伸自由度的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拇指向掌心旋转自由度的第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食指屈伸自由度的第四驱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8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轻手臂振动影响的装置
- 下一篇:用于口腔种植牙口内光学印模的扫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