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8151.8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8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敏;宋小来;朱泽力;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现有电容式触摸屏的布线结构如图1所示,布线包括纵横交叉的两组导线,其中一组导线被与之垂直的另一组导线分割为间断的导线块101,被分割的相邻导线块101之间采用架桥102等结构连接,在交叉处,架桥102与下方导线之间采用绝缘层103隔开,触摸屏在工作过程中,布线上电,线路中的高电场会引起快速、自发的电荷转移,并伴随着静电放电,往往发生电量的转移、电流的产生和电磁场辐射,此过程会破坏原有的电路结构,对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影响,降低生产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旨在克服触摸屏布线的静电放电问题,提高产品良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布线,所述布线包括多条纵横交叉的第一电极导线和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和第二电极导线均包括若干个连续相接的导线块,至少有一个所述导线块包括一环形导电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导电块内部的内置块,所述环形导电块的内侧和/或所述内置块的外侧延伸出至少一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内置块的外侧以及环形导电块的内侧均具有所述尖部,所述内置快的外侧的尖部与所述环形导电块的尖部一一成对且尖端相对。
所述内置块的外侧以及环形导电块的内侧均具有所述尖部,所述内置块的尖部与所述环形导电块的尖部交错分布。
所述内置块与所述环形导电块绝缘。
所述内置块为空心环状或实心块状。
所述环形导电块和内置块为同心的回字形。
所述环形导电块为回字形,所述内置块为与所述环形导电块形状匹配的实心矩形块。
所述布线的全部导线块均设有所述尖部。
所述电容式触摸屏还包括一基板和一消影层,所述布线形成于所述基板之上,所述消影层形成于所述布线之上或形成于所述布线与基板之间。
所述布线还包括多个绝缘块,所述绝缘块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导线与第二电极导线的交叉处,并将所述第一电极导线与第二电极导线绝缘。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导线结构进行改进,在环形导电块的内侧和内置块的外侧延伸出若干个尖部,通过尖端放电将高电场产生的静电从通道内部消耗掉,而不影响其他通道及电路机构,提高触摸屏的可靠性,并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容式触摸屏的布线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导线块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导线块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导线块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与传统触摸屏类似的,其包括有LCD显示模组及触控模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布线结构,通过对布线的全部或部分导线的结构进行改进,解决静电放电的问题。具体的,该电容式触摸屏的布线结构如图2所示,应当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出局部布线结构,整体布线是以该局部结构向纵横两个方向有限延展形成。该布线包括两组纵横交叉的导线,即多条第一电极导线1和多条第二电极导线2。第一电极导线1和第二电极导线2均包括若干个连续相接的导线块3,该导线块3包括一环形导电块31,还包括设置于环形导电块31内部的内置块33,该环形导电块31的内侧延伸出若干个尖部32,内置块33的外侧延伸出若干个尖部34,当然也可以仅在环形导电块31的内侧或者内置块33的外侧延伸出若干个尖部。为了便于说明,将环形导电块31的内侧延伸出的尖部32称为第一尖部,将内置块33的外侧延伸出的尖部34称为第二尖部。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尖部和第二尖部的尖端放电效应将高电场产生的静电从通道内部消耗掉,而不影响其他通道及电路机构,提高触摸屏的可靠性,并提高产品良率。
如图2和图3,第一尖部32和第二尖部34可以一一成对且尖端相对,也可以交错相对分布,如图4。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为图3所示尖端相对的排布方式,便于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81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