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隐形建筑周界安全防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07759.9 | 申请日: | 2014-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幸;徐骏;杨捷;虞凯;刘孜学;杨泉;高柏松;王珣;罗一农;余浩伟;孟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3/12 | 分类号: | G08B13/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隐形 建筑 周界 安全 防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各类建筑或构筑物周界安全防护的光纤隐形建筑周界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及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越来越多轨道交通类构筑物及其它建筑穿越人口密集区域,其周界防护问题日趋严峻;此外,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复杂、人迹罕至,依靠人工方式应对各类构筑物周界安防问题不仅效率低、工作环境艰苦,且实时性不高。特别是当面临突发自然灾害、异物闯入等状况,甚至是难以预测的蓄意恐怖破坏时,难以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建筑周界安全防护,通常有围栏等硬防护和基于传感类设备的软防护等。与软防护相比,单纯硬防护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及时感知异物的入侵并报警,因此软防护技术发展较快,其中基于光纤传感的建筑周界安全防护优势突出,目前已有成熟产品,主要包括基于分布式光纤和光纤光栅两类:前者其室外监控光纤一般是明装的,存在易损坏或被人为破坏等问题,如“一种新型全光纤周界安防系统”(CN 201110459259)、“光纤振动处理器系统的实现方法”(CN200910195188);后者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通常也是明装,且传感器成本较前者高,如“光纤振动分布式周界安全防范系统”(CN201320679281)。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纤隐形建筑周界安全防护系统,以实现隐蔽性监测,减少人为破坏。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隐形建筑周界安全防护系统,包括混凝土栅栏和监测分析报警系统,混凝土栅栏沿建筑周界布设。所述混凝土栅栏的顶部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各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内预埋有分布式传感光纤,相邻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内的分布式传感光纤通过连接装置相连,其末端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内的分布式传感光纤经光调制解调仪、信号处理模块与监测分析报警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常见建筑周界混凝土栅栏,实现硬防护与软防护的结合;分布式传感光纤预埋入混凝土栅栏顶部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实现隐蔽性监测,减少人为破坏;通过各片防护栅栏之间分布式传感光纤的连接装置,实现防护系统局部单元的快速更换或拼装;利用分布式传感光纤,任意地点混凝土栅栏发生微量振动,譬如发生人为破坏,或有人从混凝土栅栏顶部翻越时,通过光调制解调仪和信号处理,终端均可显示破坏位置并及时报警。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光纤隐形建筑周界安全防护结构;
图2是光纤隐形建筑周界安全防护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混凝土栅栏1、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2、光调制解调仪10、分布式传感光纤20、连接装置30、信号处理模块40、监测分析报警系统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隐形建筑周界安全防护系统,包括混凝土栅栏1和监测分析报警系统50,混凝土栅栏1沿建筑周界布设。所述混凝土栅栏1的顶部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2,各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2内预埋有分布式传感光纤20,相邻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2内的分布式传感光纤20通过连接装置30相连,其末端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2内的分布式传感光纤20经光调制解调仪10、信号处理模块40与监测分析报警系统50相连。
沿建筑周界布设的混凝土栅栏1可预制后现场拼装,与顶部的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固结为一体,通过连接装置30将相邻两片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2内的分布式传感光纤20进行连接和保护,低刚度混凝土联系杆件2的刚度应满足分布式传感光纤20接受混凝土栅栏1顶部因外力导致的振动的要求,可采用现场连续浇筑或预留沟槽实现分布式传感光纤20的埋设,实现其保护和隐形。分布式传感光纤20所侦测到的混凝土栅栏1的振动信号经光调制解调仪10、信号处理模块40传送至监测分析报警系统50,完成对混凝土栅栏1的振动信号的探测、处理、显示及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77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肉类蔬菜交易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