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形瓶冷却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6227.3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0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杜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旭 |
主分类号: | B01L7/02 | 分类号: | B01L7/02;B01L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锥形瓶冷却池。
背景技术
分析化学实验中,有时需要将锥形瓶内的试剂加热,等冷却后再滴定。实验室一般采用自来水冲刷锥形瓶外壁的方法进行冷却,自来水浪费严重。学生实验时,由于需要冷却的锥形瓶较多,经常用装水的水盆进行冷却,但是由于浮力的作用,锥形瓶在水盆里放置不稳容易打翻。申请号为201420127255.X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锥形瓶冷却池,它包括托盘,托盘的四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条形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向托盘内侧弯曲,支撑杆上向托盘内侧弯曲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为半圆弧形支撑架。本方案采用支撑架对锥形瓶进行了固定,能避免锥形瓶发生翻倒,但是冷却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锥形瓶冷却池,它能加速冷却锥形瓶内的试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锥形瓶冷却池,包括装有冷却水的盒体,所述盒体上装有一套筒,套筒内设有一套杆,套筒的内表面和套杆的外表面均设有螺纹使得套杆能在套筒内旋转着进行升降运动,套杆上固定有一托盘,托盘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容置锥形瓶的格栅单体。
与请号为201420127255.X的发明创造相比,本方案能将盒体内的冷却水与锥形瓶内的试剂搅动。本方案冷却水的水位不宜过高,先把套杆旋转着升高,随后让套杆在套筒内旋转着下落,由于格栅单体卡着锥形瓶,锥形瓶内的试剂随着套杆的旋转而转动。锥形瓶内的试剂不是以锥形瓶的中心为圆心转动的,锥形瓶内的试剂所作的是以套杆为圆心的离心运动,所以,试剂在锥形瓶内会冲刷得较高,起到有效散热的作用。托盘在下落的过程中碰到冷却水后,一方面搅动冷却水使冷却水也发生转动,另一方面冷却水的阻力使套杆的转速瞬间降低,锥形瓶内的试剂在惯性的作用下再发生一次冲刷。托盘没接触水面时,试剂主要冲刷锥形瓶内壁的外侧。托盘接触水面后,试剂主要冲刷锥形瓶内壁的左侧或右侧。当然把套杆在套筒内从下往上升时,也能起到搅拌冷却水和锥形瓶内试剂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托盘包括位于中间的隆起部和位于周边的平坦部,隆起部固定在套杆上,格栅单体位于平坦部上;当套杆降至套筒的底部时,平坦部与盒体的底部接触。
托盘的形状类似草帽,分隆起部与平坦部,其作用是:1、产生高度差,使套杆在套筒内旋转着下落时,托盘有一个不与冷却水接触到与冷却水接触的过程,有利于试剂沿着锥形瓶内壁产生水浪;2、隆起部的底部中空,平坦部尚未与冷却水水面接触时,隆起部底部在旋转过程中产生低压,一旦与冷却水水面接触,冷却水会有往隆起部底部汇聚的过程,随后冷却水再有一个往四周散开的过程,使冷却水产生一个径向的往返运动,有利于对锥形瓶进行全方位的冷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套杆的顶部设置有拨杆。
拨杆有利于操作,方便为套杆在套筒内的旋转提供动力。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格栅单体的数量为偶数个,格栅单体关于套筒对称设置。该方案有利于整套装置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效果明显的优点,不仅可以避免锥形瓶之间发生相互碰撞,还可大大缩短锥形瓶内试剂的冷却时间,加快实验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盒体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中省略了格栅单体。
图中:1、盒体;2、套筒;3、套杆;4、托盘;41、隆起部;42、平坦部;5、锥形瓶;6、格栅单体;7、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锥形瓶冷却池,包括装有冷却水的盒体1,盒体1呈圆形,冷却水的水位一般不超过5厘米。盒体1的中心位置装有一套筒2,套筒2内设有一套杆3,套筒2的内表面和套杆3的外表面均设有螺纹使得套杆3能在套筒2内旋转着进行升降运动。套筒2的高度为20~30厘米,套杆3有螺纹部分的长度与套筒2的高度一致。套杆3的顶部设置有拨杆7。
套杆3上固定有一托盘4,托盘4包括位于中间的隆起部41和位于周边的平坦部42,隆起部41的底部中空,隆起部41的底部直径为5~10厘米,隆起部41固定在套杆3上。当套杆3降至套筒2的底部时,平坦部42与盒体1的底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旭,未经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6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