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小型化双频带带通微波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1910.8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肖谧;孙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螺旋 缺陷 结构 小型化 双频 带带通 微波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通微波滤波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小型化双频带带通微波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微波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微波滤波器作为现代微波器件中的关键器件之一,是用来分离不同频率微波信号的一种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只让需要的信号通过,在毫米波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导弹制导、测试仪表等系统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在微波电路系统中,滤波器的性能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滤波器的选择的特性,以及减小它们的尺寸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
随着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多频带无线系统,双频带带通滤波器备受关注。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提出了许多的设计方法。然而,如何实现在不大幅度增大设计尺寸和提高制作成本的前提下,设计和制造出具有尺寸小,通带内插入损耗低,选择性好等特性的双频带带通滤波器仍然是现在的研究人员和生产厂商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T-型微带线与螺旋缺陷地之间的多模耦合产生两个频带的基于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小型化双频带带通微波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小型化双频带带通微波滤波器,包括有基板和覆盖在接地板上的介质层,所述的接地板上形成有对称设置或同向设置的Z型缺陷地,所述的介质层上还设置有T型微带线,所述的T型微带线与所述的Z型缺陷地为对应且相耦合的设置。
所述的接地板上的Z型缺陷地为双螺旋缺陷地结构,所述的双螺旋缺陷地结构是所述Z型缺陷地两端的支路分别延长构成螺旋结构。
所述的T型微带线位于Z型缺陷地的正上方,所述的Z型缺陷地与所述的T型微带线具有相同的对称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小型化双频带带通微波滤波器,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双频带带通滤波器,该双频带带通滤波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较宽的带宽以及通带衰减小等性能,有效解决了传统双频带带通滤波器制作尺寸大,成本高的缺陷。通过改变二阶双频带带通滤波器的螺旋结构的总长度和T-型微带线的尺寸,可以调整通带的中心频率,两个螺旋缺陷地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可以改变通带带宽。通过精确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参数,可获得满足不同需求的高性能双频带微波滤波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Z型缺陷地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同向设置的Z型缺陷地与T型微带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对称设置的Z型缺陷地与T型微带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a或图2b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旋缺陷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阶对称形式的双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双频带带通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二阶同向形式的双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双频带带通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T型微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二阶对称双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双频带带通滤波器和二阶同向双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双频带带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图中
1:基板 2:介质层
3:T型微带线 4:Z型缺陷地
41:支路 42:支路
43: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小型化双频带带通微波滤波器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2a、图2b、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螺旋缺陷地结构的小型化双频带带通微波滤波器,包括有接地板1和覆盖在接地板1上的介质层2,所述的接地板1上形成有对称设置或同向设置的Z型缺陷地4,所述的介质层2上还设置有T型微带线3,所述的T型微带线3与所述的Z型缺陷地4为对应且相耦合的设置。
所谓缺陷地,是在完整的地电极上去除一部分而形成的地电极上的缺陷结构。经研究发现,对称设置或同向设置的Z型缺陷地4与T型微带线3(结构如图2a、图2b所示)所形成的耦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带通特性。在这个结构中,Z型缺陷地4在PCB板的底面,T型微带线3在PCB板的顶面。所述的T型微带线3位于Z型缺陷地4的正上方,所述的Z型缺陷地4与所述的T型微带线3具有相同的对称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1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图像场景识别的特征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确定目标距离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