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头抛光机用组合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1904.2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5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姚荣庆;王瑞权;陈先进;龚辉;方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21/16 | 分类号: | B24B21/16;B24B2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机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封头抛光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头抛光机用组合带轮。
背景技术
封头抛光机用于各类封头内外抛光,包括锥形封头抛光、球冠形封头抛光、球形封头抛光、碟形封头抛光、承压封头抛光、异型封头抛光、不锈钢椭圆封头抛光、标准型封头抛光、压力容器封头抛光等。封头抛光机原理是通过砂轮、抛光轮或砂带与工件表面摩擦,对封头内外表面及焊缝进行磨削、抛光,以实现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提高。抛光质量可达到60-400目及镜面抛光或拉丝亚光。封头抛光机能够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有效地解决了工人进入罐内抛光作业的安全性及职业病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封头抛光机,其磨削轮通过砂带传动,其主要缺点是:因磨削轮是被动的,所以砂带既起磨削作用,同时又具有传动皮带的作用,因此,在抛光作业过程,常使砂带所受张力过大而拉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头抛光机用组合带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封头抛光机,其能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磨削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封头抛光机用组合带轮,包括第一带轮、轴承、砂带轮及第二带轮,第一带轮的中部沿轴向形成一通孔;第二带轮的中部沿轴向向外凸形成圆柱部,第二带轮的圆柱部局部轴向伸入第一带轮的通孔,两者间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处于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的第二带轮圆柱部之外通过轴承转动配合砂带轮。
优选的,轴承的内圈与第二带轮圆柱部的外壁压紧,轴承的外圈与砂带轮的内壁压紧。
优选的,砂带轮的内壁固定两挡圈,两挡圈分别抵于轴承的外圈两侧面。
优选的,第一带轮于通孔处的侧面局部向内凸,形成凸环,凸环端面抵于轴承内圈的第一侧面。
优选的,第二带轮的圆柱部外壁形成第一台阶,台阶面与轴承内圈的第一侧面持平,第一带轮的凸环端面抵于该台阶面和轴承内圈的第一侧面。
优选的,第二带轮的圆柱部形成第二台阶;轴承内圈的第二侧面抵于第二带轮的第二台阶面。
优选的,第二带轮的中部沿轴向形成一通孔,该通孔伸入一电机轴并通过键配合连接。
优选的,第一带轮的通孔处外侧面封盖一端盖,一螺栓从外侧穿过端盖后伸入第二带轮的通孔内,并与电机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的侧面都与第一砂带轮的侧面相平行,且第一砂带轮的两侧面与第二带轮、第二带轮相对应的侧面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第一带轮和/或第二带轮的外壁沿圆周方向形成一圈V形槽,用于配合V型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封头抛光机,其能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磨削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封头抛光机用组合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1-螺栓、2-端盖、3-第一带轮、4-轴承、5-砂带轮、6-第二带轮、7-电机轴、16-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封头抛光机用组合带轮包括螺栓1、端盖2、第一带轮3、轴承4、砂带轮5、第二带轮6、电机轴7,第一带轮3的外壁沿圆周方向形成一圈V形槽,用于配合V型带。第一带轮3的中部沿轴向形成一通孔,且第一带轮3于该通孔处的侧面局部3-1向内凸,呈凸环状。
第二带轮6的外壁沿圆周方向形成一圈V形槽,用于配合另一V型带。第二带轮6的中部沿轴向形成一通孔,且第二带轮6于该通孔处的侧面局部6-1向内凸,该部呈中通圆柱状,其外径与第一带轮3的通孔内径相适配,第二带轮6的该圆柱部轴向伸入第一带轮3的通孔,两者间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第二带轮6圆柱部6-1的外端面与第一带轮3的外侧面持平。第二带轮6与第一带轮3的V形槽所在平面相平行。于第二带轮6的圆柱部6-1(靠近)中部处形成第一台阶,台阶面朝向第一带轮3的一侧,第一带轮3的凸环部3-1端面局部(凸环3-1的外径大于该台阶处的外径)抵于该台阶面。于第二带轮6的圆柱部6-1的根部形成第二台阶部6-2,其台阶面朝向第一带轮3的一侧,与第一带轮3的凸环部3-1端面相对。
电机轴7的外径与第二带轮6的通孔内径相适配,电机轴7从第二带轮6的外侧轴向伸入其通孔并通过键配合连接。
第一带轮3的通孔处外侧面封盖一端盖2,螺栓1从外侧穿过端盖2后伸入第二带轮6的通孔内,并与电机轴7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1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