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扶步行型甘薯碎蔓还田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00585.3 | 申请日: | 2014-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2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胡良龙;王公仆;王冰;田立佳;计福来;王伯凯;施智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D82/00 | 分类号: | A01D82/00;A01D82/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扶 步行 甘薯 还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收获机械中一种甘薯挖掘收获作业前将薯蔓直接粉碎还田的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丘陵坡地小田块高垄种植甘薯秧蔓粉碎去除还田作业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甘薯是一种高垄种植(收获时垄体高22厘米左右,垄距80~90厘米)的蔓生型植物,其秧蔓生长茂盛,且贴着地表生长,可将整个垄及地面覆盖,并且垄与垄之间交错缠绕,不易分开。另外,甘薯秧蔓产量很高,每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因而,甘薯挖掘收获前必须将其藤蔓清除,否则大量覆盖而无法将下面的薯块挖起,因此收获前将甘薯藤蔓清除是件十分必要,且工作量又很大,非常辛劳的事情。
我国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其中在丘陵坡地种植的面积约占50%以上。由于丘陵坡地甘薯种植田块碎小、坡度较大、交通运输不便,所以中大型农业机械和拖拉机动力难以在其田块作业。
目前生产上现有的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械基本都是与20马力以上中大型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悬挂式单垄或多垄宽幅作业设备。该类机具通过三点悬挂机构与拖拉机挂接,通过万向节将拖拉机动力后输出到薯蔓粉碎机的变速箱,再由变速箱通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到刀辊,驱动刀辊旋转打碎秧蔓。
目前国内甘薯的种植垄距基本都在80~90厘米,为了方便后续人工挖掘或机收,必须将垄沟、垄面上的薯蔓都清除掉,所以这些后悬挂的薯蔓粉碎还田机一般都采用与垄距等宽设计,便于去除垄面所有的蔓,因此机具都比较宽大,幅宽在1米~2米左右,便于一次将一垄或两垄的薯蔓全部清除干净。但这类机具配套动力较大(20~100马力中大型四轮拖拉机)、整机重(除拖拉机外机具自身重约350~1500公斤)、体积大、转弯半径长(5米左右)、配套拖拉机轮距大(1米或1.8米以上)、所需机耕道路较宽阔。
而丘陵坡地甘薯种植田块碎小、坡度较大、机耕道路窄、梯田层级多、种植垄长度较短田间调头频繁,所以采用中大型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式单垄或多垄宽幅作业设备在丘陵坡地区作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①四轮拖拉机重量大、体积大、转弯半径大,难以适应丘陵坡地作业;②等垄距幅宽碎蔓作业,机具幅宽大、体重,不适合丘陵坡地搬运、转移作业;③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式碎蔓作业设备驾乘人员坐在拖拉机上,机具在后方作业,故安全性较高,而步行型碎蔓设备操作人员走在碎蔓作业部件的后端,飞出的土块、泥石、断刀易影响人员安全。
综上所述中大型悬挂式单垄或多垄碎蔓机具可适应平原坝区、丘陵缓坡大块地(集中成片几十亩以上)作业,但无法适应丘陵坡地小田块作业,因而造成国内丘陵坡地甘薯碎蔓还田机械短缺矛盾日趋严重。
由于甘薯割蔓机械的缺少,造成了目前丘陵坡地小田块甘薯生产基本上还都采用人工割蔓,劳动强度大、用工多、人工成本高矛盾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市场对能适应丘陵坡地甘薯割蔓作业的设备需求十分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能适应丘陵坡地小田块甘薯秧蔓粉碎还田作业的小型步行式碎蔓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步行型甘薯碎蔓还田设备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手扶步行型甘薯碎蔓还田机,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行走轮上通过底盘4配置后机架,后机架上配置发动机,发动机的两侧向后伸出一对手持杆,在一侧的手持杆上配置操纵显示器;
前机架通过长螺栓与后机架固定连接,碎蔓装置通过横向水平销与前机架铰接,碎蔓装置的左右两侧固定在向前下方斜伸出斜杆的支撑轮升降调节机构上,斜杆端部配置支撑导向轮;
在前机架通过连接架装配碎蔓装置,金属板罩壳笼罩碎蔓装置的上方、左、右两侧和前、后面,前、后面的下部分别有一截由铰链连接,由拉簧控制打开或关闭的前安全罩板和后安全罩板;
碎蔓装置是由横置的刀辊转动进行碎蔓,刀辊的周向安装切刀,位于刀辊轴上左、右两侧切刀的长度较位于中间的切刀长度长;
在碎蔓装置的下方,接近地面固定在碎蔓装置后端连接架上的拢蔓导秧栅两侧斜角向下呈八字形开口,拢蔓导秧栅的开口部宽度为600—700毫米,位于支撑导向轮的后部;拢蔓导秧栅中间的合拢部宽度为200—300毫米;
拢蔓导秧栅由金属杆焊接制成,金属杆的排列与装置的行走方向一致,前方两三角部位,金属杆集聚在前尖端,后方位于刀辊下方的金属杆位于切刀的间隔之间;
所述前安全罩板和后安全罩板的打开或关闭状态分别经前罩板传感器和后罩板传感器传送至操纵显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0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