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渗漏一次性灌肠袋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93935.8 | 申请日: | 2014-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6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艳玲 |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驻马***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渗漏 一次性 灌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灌肠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次性灌肠袋,并在肛管壁上有一环形气囊、气囊导管、密闭进气口及灌肠袋口顶端有一贮液袋支架。尤其是环形气囊装置可防灌肠袋液渗漏,贮液袋口支架可方便倒入灌肠液。
背景技术
医用的一次性灌肠袋是目前常用的医疗器具之一,其基本构造由肛管、流量观察窗、流量调节开关、延长管、贮液袋、挂带组成;灌肠时,由于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或失控、肛周疾病及有外伤时,灌肠液灌入时不能存留于肠道内而由肛门漏出,造成灌入的液体量不足,肠内大便没有充分软化不易完全排出,肠胀气患者由于灌肠液灌入量不足,不能刺激肠蠕动致使肠胀气不能顺利排出。若灌肠液为药物,则因灌肠液存留少存留时间短而降低药性。另外灌肠袋上缘两壁相贴,倒入灌肠液时需另外一人将两缘分开方能倒入液体,单人操作往往因袋口张开小倒入时容易将灌肠液到出袋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渗漏一次性灌肠袋,它能单人操作,即方便又可靠,能有效防止污染床单和灌肠液外流,从而顺利实现清洁肠道,缓解并消除排便困难或肠胀气,有效实现肠道治疗。最终达到缓解症状,协助和治疗疾病。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无渗漏一次性灌肠袋,包括肛管、环形气囊、气囊导管、密闭进气口、流量观察窗、延长管、液体调节开关、贮液袋、贮液袋口支架、挂带。
所述的环形气囊在距肛管顶端4至6厘米处,环绕在肛管上,无充气时不突出于肛管表面,环形气囊于肛管不相通,与气囊导管、密闭通气口相通。
所述的气囊导管在肛管腔内,环形气囊之后与环形气囊相通,连接环形气囊和密闭进气口。
所述的密闭进气口在气囊之后,与气囊导管相通,在肛管中后端突出于肛管与肛管交叉成锐角。
所述的贮液袋口支架由两半圆组成,在贮液袋口上缘,由两半圆组成,贮液袋口上缘分别由相贴袋缘包裹,支架两端与挂带两头,分别由塑钉串通固定。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或失控、肛周疾病及有外伤时的患者,它保证灌肠液贮留时间,单人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无渗漏一次性灌肠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渗漏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时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无渗漏一次性灌肠袋结构示意图,包括肛管(1)、环形气囊(2)、气囊导管(3)、密闭进气口(4)、流量观察窗(5)、延长管(6)、液体调节开关(7)、贮液袋(8)、贮液袋口支架(9)、挂带(10)。
所述的环形气囊(2)与气囊导管(3)相通相连,在肛管(1)上,与肛管(1)不通,与密闭进气口(4)有间距。
所述的气囊导管(3)在环形导管(2)之后,连接环形气囊(2)和密闭进气口(4)与之相通,在肛管(2)腔内。
所述的贮液袋口支架(9),在贮液袋口上缘,被上缘两壁分别包裹成半圆形,折叠口两端有挂带(10)两末端,并由塑钉串通固定,无贮液时两半圆支架折叠。
使用时如图2所示,挂灌肠袋于输液架上,将重叠的半圆形贮液袋口支架(9)打开,关闭液体调节开关(7),将灌肠液倒入贮液袋(8),打开液体调节开关(7),排尽管内气体,将液体调节开关(7)关闭,将肛管(1)前段夹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抽30-50ml空气从密闭进气口(4)注入环形气囊(2),向外轻拉肛管(1)无脱出时即打开液体调节开关(7)进行灌肠,待灌肠液快流完时夹管,用50ml注射器从密闭进气口(4)抽出30-50ml空气,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1)并轻轻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艳玲,未经陈艳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39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烤火炉式PP瓶内液体加热装置
- 下一篇:盖帽密封性好的血液灌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