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3524.9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7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蔡青;桑昱;滕玉龙;王莉萍;吴佳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2/00 | 分类号: | G01N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0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固体 材料 微波 特性 参数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依据微波材料的特性,可以实现电子元器件向微型化、集成化和高频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固体材料需要用介电常数、磁导率、损耗角正切等微波特性参数来表征其性能。因此,固体材料的微波特性参数测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微波特性参数测量的过程中,合适的夹具对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的影响十分重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对相关材料制成的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分析、设计及优化相关材料制成的波导器件,也是将波导器件从实验室推向实用和商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测量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即为传输线法,具体为将待测材料制成与夹具匹配的测试样品,将测试样品置于夹具中进行测量。其中,较为常见的夹具为波导夹具,其具有一中空结构,测试样品置于其中,随后波导夹具与电缆线连接,通过电缆线与其他设备如矢量网络分析仪相连获取传输特性参数,通过进一步计算获取微波特性参数。这种夹具的缺点在于测试样品难以同波导夹具的内壁紧密贴合,造成测试样品与波导夹具内壁存在缝隙,从而使得测试时一部分电磁波通过缝隙直接穿过波导夹具的内腔,影响到测得的传输特性参数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夹具,以解决现有的波导夹具无法与测试样品紧密贴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夹具,以解决测量测试样品在夹具中位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夹具,包括波导夹具、第一波导组件、第二波导组件及连接件;
所述波导夹具为柱体结构,且具有两个与柱体轴线相垂直的端面,该柱体中心具有一用于容纳固体材料的柱形的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波导组件的一端具有一与所述波导夹具的一个端面相配合的端面,该端面具有一与所述波导夹具的中空结构尺寸相同、位置对应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波导组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用于与电缆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波导组件的一端具有一与所述波导夹具的另一个端面相配合的端面,该端面具有一与所述波导夹具的中空结构尺寸相同、位置对应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波导组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用于与电缆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
波导夹具、第一波导组件,第二波导组件的端面上还具有若干位置对应的连接孔,用于插入连接件以使所述波导夹具、第一波导组件,第二波导组件连接为一体。
较佳地,所述柱体结构为圆形柱体结构或矩形柱体结构。
较佳地,所述中空结构为矩形柱体。
较佳地,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2~6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夹具,包括波导夹具、第一波导组件、第二波导组件及连接件,波导夹具用于容纳固体材料,第一波导组件及第二波导组件用于将波导夹具固定并组成为一个波导线整体结构,通过第一波导组件及第二波导组件与电缆线相连接,以传递入射及反射的平面电磁波从而实现对待测量的固体材料电磁参数的获取。该夹具通过将传统的一根波导线整体拆分为三个部分,并通过中间的波导夹具进行容纳固体材料,便于固体材料置于波导中进行测量,同时也较容易获得固体材料测试样品在波导夹具中的位置,以及其端面距离波导线的一端的端面的距离易于控制及测量。该夹具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易于控制测试样品的位置,并且三段式结构便于调整测试样品使其与波导夹具紧密贴合,非常适合进行固体材料微波特性参数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波导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波导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波导夹具为矩形柱体结构时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00-波导夹具;200-波导组件;101-中空结构;102-连接孔;201-中空结构;202-连接孔;203-连接结构;301-中空结构;30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未经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35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