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静电防污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3465.5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5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杨舟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青松轻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9/02;B32B9/04;B32B33/00;B32B7/12;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防污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抗静电防污面料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的面料一般是由涤纶、锦纶等化学纤维制成,这些纤维吸湿性小,抗静电性能差,在环境比较干燥的季节,静电的问题就很明显。静电现象容易使衣服沾染灰尘污垢、贴近皮肤并伴有轻微的电击感等。相关资料表明,静电对人体有非常大的危害。持久的静电可使血液中的碱性升高,血清中钙含量减少,尿中钙排泄量增加。过多的静电在人体内堆积,还会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影响中枢神经。静电也会干扰人体血液循环、免疫和神经系统,影响各脏器的正常工作。在易燃易爆地区,人体带有静电还会引起火灾,工作于带电环境和电磁环境下的人们更是要穿着相应的防静电服装,以确保安全。
面料的防静电加工方法通常有:第一,织物用抗静电整理剂作后整理;第二,以提高织物吸湿性为目的的纤维接枝改性、亲水性纤维的混纺和交织;第三,混纺或嵌织导电纤维;前两类方法的作用机理均属提高织物回潮率、降低绝缘性,加速静电泄漏。因此如果在干燥环境中或经过多次洗涤后,加工效果或不耐久、或不显著。只有第三种方法可持久、高效地解决纺织品的静电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抗静电防污面料,集抗静电、防污、抑菌为一体,织造简便,柔软舒适,耐洗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抗静电防污面料,包括防污层、抗静电层、抑菌层,所述抗静电防污面料从下到上依次由抑菌层、抗静电层、 防污层复合而成,抗静电层与抑菌层之间通过粘合层粘合,防污层为位于抗静电层表面的一层防污涂层;所述抗静电层是由抗静电经纱和抗静电纬纱织造而成,抗静电经纱包括导电混纺经纱和第二经纱,抗静电纬纱包括导电混纺纬纱和第二纬纱;所述抑菌层是由抑菌经纱和抑菌纬纱织造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混纺经纱和第二经纱间隔排布,相邻的第二经纱之间的导电混纺经纱数量为1~5根;所述导电混纺纬纱和第二纬纱间隔排布,相邻的第二纬纱之间的导电混纺纬纱的数量为1~5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可以是棉纤维纱、锦纶纤维纱、涤纶纤维纱或化学纤维混纺纱。
作为优选,所述粘合层采用聚氯乙烯材料粘合,粘合方式为点粘合,粘合点间距为4.5~4.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集抗静电、防污、抑菌为一体,织造简便,将导电纤维经过炭化或掺杂,将导电炭黑与纤维物质混合,赋予纤维导电性。通过涤纶纤维与导电纤维交织成的抗静电层具有抗静电电性,编织时加入的服用纱线使面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折性,面料具有永久性、优良防静电性能,耐洗涤,能消除静电对人体的危害,消除人体运动或穿脱时由静电产生的不快感。增加的防污层和防污后整理技术使面料不易沾尘,耐脏易洗涤。产品适于作为高档服装的里料,也适用于制作防静电服、屏蔽服装、室内屏蔽窗帘等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静电防污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静电防污面料的抗静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静电防污面料的抑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污层、2-抗静电层、3-粘合层、4-抑菌层、5-抗静电经纱、51-导电混纺经纱、52-第二经纱、6-抗静电纬纱、61-导电混纺纬纱、62-第二纬纱、7-抑菌经纱、8-抑菌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防污层1、抗静电层2、抑菌层4,所述抗静电防污面料从下到上依次由抑菌层4、抗静电层2、防污层1复合而成,抗静电层2与抑菌层4之间通过粘合层3粘合,防污层1为位于抗静电层2表面的一层防污涂层;所述抗静电层2是由抗静电经纱5和抗静电纬纱6织造而成,抗静电经纱5包括导电混纺经纱51和第二经纱52,抗静电纬纱6包括导电混纺纬纱61和第二纬纱62;所述抑菌层4是由抑菌经纱7和抑菌纬纱8织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青松轻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青松轻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3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