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压机送料取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3234.4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0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黄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洱威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30 | 分类号: | B30B15/30;B30B15/3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压机送料取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取料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层压机的送料取料机构。
背景技术
压机是压力机、液压压机、油压机的简称,压机指用于工业制品通过压力成型的一种成型机械,一般采用液压油缸,因此也叫油压机。压机通常采用多层结构设计,且作为一种压合领域重要的生产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多层压机生产使用时,需要先将压合材料放置在承载盘上,然后同承载盘一起被输送到压机内部进行压合。压合材料和承载盘加在一起的重量少则几十公斤,多则几百,甚至上千公斤。因此承载盘在进出压机的过程中会对多层压机的热板造成严重磨损,导致压机内部产生铁屑,同时也降低了各层热板间的平行度,并最终影响了对材料的加压效果。
为了减轻对热板的磨损,传统多层压机普遍采用以下几种辅助机构:
1)在热板上铺设0.5-2.0 毫米厚的钢板,该钢板在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定期更换。然而,此种方法仍无法避免承载盘与钢板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铁屑,同时也导致压机平行度随着该钢板磨损而变差。
2)在热板上安置数根弹簧条,承载盘在该弹簧条上进出压机,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直接磨损热板,但是也无法避免承载盘与弹簧条之间摩擦所产生的铁屑。同时,承载盘和弹簧条由于相互磨损也需要经常更换。
3)采用类似铲车一样的送料小车。承载盘被铲车的手臂抬起后送入压机。这种方法可以完全避免摩擦。但是为了给铲车的手臂让出空间,热板之间的距离必须要加大,同时此类层压机使用承载盘也不同于普通承载盘,需要特殊设计。当压机内热板层数增加或者每层承载盘上连同材料超过一定重量,送料小车便无法承受。因而此类辅助机构只能用在层数低,热板尺寸较小的多层压机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在送料取料过程中,能避免承载盘与压机热板之间产生机械摩擦,从而极大降低对热板造成的磨损以及铁屑的产生,长期保证压机的平行度,并降低送料取料所需的推力和拉力,且能同时将多层材料进行输送,从而大大提高送料取料效率的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层压机送料取料机构,由避让滚轮输送机构,顶升机构,承载盘和送取机构构成,所述避让滚轮输送机构设置在压机内部,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避让滚轮输送机构下方,用于控制避让滚轮输送机构的升降,所述承载盘放置在压机的各层热板上,所述送取机构设置在压机的进出料口的外侧,用于控制承载盘进出压机。
所述避让滚轮输送机构由至少2个垂直升降杆、滚轮、旋转传动轴、从动齿轮、传动齿条和避让气缸构成,所述垂直升降杆设置于承载盘的两侧,所述滚轮横向安装在垂直升降杆的一侧,每个垂直升降杆上滚轮的数量与压机层数相同,所述滚轮用于顶起承载盘,所述避让气缸的输出轴端固接于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旋转传动轴,所述旋转传动轴通过螺栓固接于垂直升降杆,所述旋转传动轴用于带动垂直升降杆旋转。
所述垂直升降杆的数量为4~8个。
所述垂直升降杆的旋转角度设置为90°。
所述顶升机构由液压缸、基板和升降板构成,所述基板固接于液压缸顶部,所述升降板固接于基板两侧,所述滚轮输送机构的垂直升降杆下端部设置有挡块,所述升降板位于挡块下方。
所述承载盘的横向宽度大于热板的宽度。
所述送取机构包括输送车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输送车上,所述移动机构在输送车上的安装位置,与承载盘的高度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送料取料过程中,利用滚轮与承载盘接触配合,有效避免承载盘与压机热板之间产生机械摩擦,从而极大降低对热板造成的磨损以及铁屑的产生,长期保证压机的平行度,并降低送料取料所需的推力和拉力,且能同时将多层材料进行输送,从而大大提高送料取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包括送取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包括送取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包括送取机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洱威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洱威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3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