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紧固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2679.0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4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日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02 | 分类号: | F16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5238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固件。
背景技术
蝴蝶夹或者六角螺丝在实际机器工作做非常容易造成人员受伤,安全系数太高,操作非常不方便,例如贴合机上的收料和放料位置均需要用到这类零件,然而操作员与机械接触最多的正式上下料工序,因此对于此类紧固结构有必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紧固件,包括环状的紧固件主体,所述紧固件主体设置有一中空的紧固腔,所述紧固腔的上壁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连接有一紧固螺丝,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有一齿轮固定件,所述齿轮固定件环绕于紧固件主体的后端,在所述紧固件主体的末端部位置连接有一定位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主体包括第一紧固件主体以及第二紧固件主体,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主体开设有一张缩腔,所述张缩腔的大小与第二紧固件主体的前端部匹配,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主体的前端部通过一复位弹簧与该张缩腔连接,所述张缩腔的下端通过塞打螺丝与第二紧固件主体的下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紧固件主体的上端开设一通槽以及一锁紧槽,所述锁紧槽与通槽垂直设置并连通紧固腔,所述第一齿轮设于通槽内,所述紧固螺丝穿过锁紧槽与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紧固螺丝的长度大于锁紧槽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丝为基米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张缩腔的下端设置有一限位腔,所述塞打螺丝的螺帽设置于该限位腔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紧固件主体的末端部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定位螺母的内壁面设有与该凹槽匹配的凸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安全系数高,操作方便简易的根据齿轮滑动锁紧的紧固件,通过旋转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并将紧固螺丝往紧固腔下压,将插设于紧固腔内的连接件固定实现锁紧,取代现有的蝴蝶夹或者六角螺丝结构,可有效避免在机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人员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紧固件的示意图。
图2为紧固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固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固件,包括环状的紧固件主体,所述紧固件主体设置有一中空的紧固腔11,所述紧固腔11的上壁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0上连接有一紧固螺丝22,该紧固螺丝22为基米螺丝,紧固件主体包括第一紧固件主体12以及第二紧固件主体13,第一紧固件主体12以及第二紧固件主体13均设有连通的的紧固腔11,所述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主体12开设有一张缩腔14,所述张缩腔14的大小与第二紧固件主体13的前端部匹配,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主体13的前端部通过一复位弹簧15与该张缩腔14连接,所述张缩腔14的下端通过塞打螺丝16与第二紧固件主体13的下端部连接,特别的是所述张缩腔14的下端设置有一限位腔17,所述塞打螺丝16的螺帽161设置于该限位腔17内,通过限位腔17与塞打螺丝16的配合可起到前后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二紧固件主体13脱离;第二紧固件主体13的上端开设一通槽以及一锁紧槽,所述锁紧槽与通槽垂直设置并连通紧固腔11,所述第一齿轮20设于通槽内,所述紧固螺丝22穿过锁紧槽与第一齿轮20连接,所述紧固螺丝22的长度大于锁紧槽的长度,所述第二齿轮21连接有一齿轮固定件23,所述齿轮固定件23环绕于第二紧固件主体13的后端,
在所述第二紧固件主体13的末端部位置连接有一定位螺母30,具体的是在所述第二紧固件主体13的末端部设置有环形的凹槽131,所述定位螺母30的内壁面设有与该凹槽131匹配的凸环301,通过凸环301与凹槽131的咬合,使得定位螺母30与第二紧固件主体13的末端部可稳固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安全系数高,操作方便简易的根据齿轮滑动锁紧的紧固件,通过旋转第二齿轮21,第二齿轮21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并将紧固螺丝22往紧固腔11下压,将插设于紧固腔11内的连接件固定实现锁紧,取代现有的蝴蝶夹或者六角螺丝结构,可有效避免在机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人员损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日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日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2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钣金装配件
- 下一篇:适用低工作压力的散热器液体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