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硫酸钴自动平衡排液真空吸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90385.4 | 申请日: | 2014-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5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萌;熊以俊;叶传辉;廖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C7/00 | 分类号: | C25C7/00;C25C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4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自动 平衡 真空 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硫酸钴真空吸滤器,具体涉及一种硫酸钴自动平衡排液真空吸滤器。
背景技术
硫酸钴溶液是目前电解制钴方法中较好的一种电解液,制钴的步骤为浸取钴—萃取分离、提纯CoSO4溶液—高效诱导除油—制备钴电解液—电积生产金属钴。其中浸取钴是将钴原料与溶液按4:1的比例混合与电解槽中,然后需要将混合物质固液分离,也就是将混合物中的水分与固体物质分离。
固液分离是一项重要的单元操作,是非均相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化工、轻工、制药、矿山、冶金、能源、环境保护等应用非常广泛,固液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沉降分离 ,一类是过滤分离。
过滤分离是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透过可渗性介质(过滤介质),固体颗粒则被介质所截留,从而实现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过滤与分离机构是关键设备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许多过程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工艺过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目前过滤分离的技术,可分为过滤和吸收两个部分,其中吸收部分的工作步骤为制作真空产生压强差-吸取透过可渗性介质的液体-消除真空-向外排放所吸收的液体。其中,在吸收和排放液体两个步骤之间需要制造真空和消除真空的切换步骤,操作步骤繁琐,工作效率低,对装置工作状态的切换操作频繁,对设备的损害程度大,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在过滤分离的操作过程中,操作步骤繁琐、工作效率低、设备损害程度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过滤分离的操作过程中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设备损害程度相对较小的硫酸钴自动平衡排液真空吸滤器。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硫酸钴自动平衡排液真空吸滤器,包括支撑脚、罐壁、隔层板、真空罐、吸液管、观测槽Ⅰ、切换管、真空输送管、观测槽Ⅱ、排液罐、外部排液管、吊钩Ⅱ、外部排液管端盖、控制系统;
所述支撑脚安装在罐壁的底部,罐壁的内部设有隔层板,罐壁和隔层板形成真空罐和排液罐,真空罐在隔层板上面,排液罐在隔层板下面,真空罐分别与吸液管、真空输送管接通,排液罐与外部排液管接通,吊钩Ⅱ安装在外部排液管的外壁上,外部排液管端盖与吊钩Ⅱ连接,在罐壁的顶端设有观测槽Ⅰ,在罐壁的中部与隔层板同一水平的区域设有观测槽Ⅱ,切换管与观测槽Ⅰ接通并穿过隔层板,深入排液罐内;
所述外部排液管端盖包括盖板Ⅱ、钢板Ⅱ、螺丝Ⅱ、螺母Ⅱ,通过螺丝Ⅱ和螺母Ⅱ将钢板Ⅱ固定在盖板Ⅱ上,盖板Ⅱ与外部排液管的端口配合;
观测槽Ⅰ内包括透镜Ⅰ、塞子Ⅰ、塞杆Ⅰ、通气孔Ⅰ、活动杆、塞子Ⅱ、塞杆Ⅱ、通气孔Ⅱ、支撑杆、铁块、电磁铁Ⅰ、电磁铁支撑杆Ⅰ、电磁铁Ⅱ、电磁铁支撑杆Ⅱ、挡板;
挡板上设有通气孔Ⅱ,支撑杆安装在挡板上,活动杆与支撑杆连接,塞杆Ⅰ和塞杆Ⅱ都与活动杆连接,塞子Ⅰ安装在塞杆Ⅰ上,塞子Ⅱ安装在塞杆Ⅱ上,塞子Ⅱ与通气孔Ⅱ配合,电磁铁Ⅱ通过电磁铁支撑杆Ⅱ与观测槽Ⅰ的内壁连接;
所述透镜Ⅰ安装在观测槽Ⅰ的端口,透镜Ⅰ上设有通气孔Ⅰ,塞子Ⅰ与通气孔Ⅰ配合,电磁铁Ⅰ通过电磁铁支撑杆Ⅰ与透镜Ⅰ连接,电磁铁Ⅰ在电磁铁Ⅱ正上方,活动杆的一端与铁块连接,铁块在电磁铁Ⅰ和电磁铁Ⅱ中间,与电磁铁Ⅰ和电磁铁Ⅱ配合;
观测槽Ⅱ内包括透镜Ⅱ、吊钩Ⅰ、内部排液口、内部排液口端盖、排液罐进液口,内部排液口与所述真空罐接通,排液罐进液口与所述排液罐接通,吊钩Ⅰ安装在内部排液口的外壁上,内部排液口端盖与吊钩Ⅰ连接,透镜Ⅱ安装在观测槽Ⅱ的端口;
所述内部排液口端盖包括盖板Ⅰ、钢板Ⅰ、螺丝Ⅰ、螺母Ⅰ,通过螺丝Ⅰ和螺母Ⅰ将钢板Ⅰ固定在盖板Ⅰ上,盖板Ⅰ与内部排液口的端口配合;
所述切换管包括漏气孔、底片、漏液孔,切换管内还包括距离感应器、浮子,底片安装在切换管的底部,在底片上设有漏液孔,在排液罐中的切换管的侧壁设有漏气孔,在切换管的内侧,漏气孔的下方安装离感应器,浮子放置在底片上面;
电磁铁Ⅰ、电磁铁Ⅱ、距离感应器都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
优选地,所述塞子Ⅰ和所述塞子Ⅱ都为锥形圆柱。
优选地,所述塞子Ⅰ和所述塞子Ⅱ都为橡胶塞。
优选地,所述盖板Ⅰ和所述盖板Ⅱ的材料都为塑胶。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有3到5只。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赣州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03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