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氧化钠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90140.1 | 申请日: | 2014-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6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会雪 |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3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氧化 性质 微型 化学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氧化钠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装置,属于化学教学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竞赛或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抱怨实验繁杂、时间不足,结果,演示慌忙,导致教学不能顺利完成,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成果,也影响了学生们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且在做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时,一般都使用石棉网,但是石棉网易被腐蚀和烧坏,这样每做次实验都换一次,非常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过氧化钠反应的所发生化学性质,为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内外开展实验的过氧化钠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过氧化钠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装置,包括反应瓶,及设置在反应瓶内部的蒸发皿,及设置在反应瓶瓶口处的多孔橡胶塞;所述反应瓶一侧设置有第一针筒;所述反应瓶与第一针筒之间通过第一导管连接;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反应瓶上端设置有第二针筒;所述反应瓶一侧设置有青霉素瓶;所述青霉素瓶与反应瓶之间通过第二导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皿内设置有过氧化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筒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红色纸条,且红色纸条在反应瓶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针筒内设置有蒸馏水。
进一步地,所述青霉素瓶内设置有氢氧化钠溶液。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过氧化钠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装置,通过蒸发皿的设置,能解决每次实验结束后石棉网都被腐蚀或烧坏而不能再次使用的情况,同时蒸发皿清洗比较方便;其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过氧化钠反应的所发生化学性质,为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内外开展实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反应瓶;2-蒸发皿;3-多孔橡胶塞;4-第一针筒;5-第一导管;6-阀门;7-第二针筒;8-青霉素瓶;9-第二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过氧化钠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装置,包括反应瓶1,及设置在反应瓶1内部的蒸发皿2,及设置在反应瓶1瓶口处的多孔橡胶塞3;所述反应瓶1一侧设置有第一针筒4;所述反应瓶1与第一针筒4之间通过第一导管5连接;所述第一导管5上设置有阀门6;所述反应瓶1上端设置有第二针筒7;所述反应瓶1一侧设置有青霉素瓶8;所述青霉素瓶8与反应瓶1之间通过第二导管9连接。
其中,所述蒸发皿2内设置有过氧化钠;所述第一针筒4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气体;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红色纸条,且红色纸条在反应瓶1内部;所述第二针筒7内设置有蒸馏水;所述青霉素瓶8内设置有氢氧化钠溶液。
以上结构中,打开阀门,第一针筒内二氧化碳气体推入反应瓶并与过氧化钠反应,表面过氧化钠逐渐变白,将带火星的木条移到青霉素瓶瓶口中,木条复燃,反应瓶内第一导管上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关闭阀门,过一会儿,将带火星的木条移到青霉素瓶瓶口中,木条不复燃,此时,第二针筒向反应瓶推入蒸馏水,观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移到青霉素瓶瓶口中,木条复燃。
本实用新型的过氧化钠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装置,通过蒸发皿的设置,能解决每次实验结束后石棉网都被腐蚀或烧坏而不能再次使用的情况,同时蒸发皿清洗比较方便;其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过氧化钠反应的所发生化学性质,为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内外开展实验。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会雪,未经王会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0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