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层的布线结构、触摸屏及触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9837.7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卞维军;黄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伊诺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布线 结构 触摸屏 触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触摸感应层的布线结构、触摸屏及触摸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用户可以通过在触摸屏生做相应动作即可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省去了机械按键,提高了人机互动性。现有的触摸屏的种类主要包括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线式触摸屏、声波式触摸屏,其中,由于电容式触摸屏具有透光率和清晰度高、可靠性更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触摸产品中。电容式触摸屏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即为触摸感应层,通过触摸感应层对手指触摸点的感应,以做出相应操作。但是,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感应层的灵敏度和抗电磁干扰能力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感应层的布线结构、触摸屏及触摸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线结构,增加电容感应面积,以提高触摸屏的灵敏度,并且有效的提高了触摸屏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摸感应层的布线结构,所述触摸感应层形成于基板上,包括:
分别形成于所述基板两表面的第一感应层和第二感应层;
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一触摸电极,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包括矩形电极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上自所述矩形电极线向两侧延伸的多个条形分支,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之间的条形分支无交叠区域;所述第二感应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二触摸电极,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的对边为两条互补的锯齿状电极线,且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之间不相交,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相交。
优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自所述矩形电极线向两侧延伸的多个条形分支中,任意一侧的多个所述条形分支之间等间隔分布。
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二触摸电极的对边为两条互补的矩形锯齿状电极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相互垂直。
优选的,任意一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中,相邻两个所述条形分支之间还形成有悬浮块。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的对边之间还形成有悬浮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均为透明导电介质触摸电极。
一种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
基板;
形成于基板上的触摸感应层,其中,所述触摸感应层的布线结构为上述的触摸感应层的布线结构;
以及,与所述触摸感应层电性连接的线路板。
优选的,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
一种触摸装置,所述触摸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摸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感应层的布线结构、触摸屏及触摸装置,其中,触摸感应层形成于基板上,布线结构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基板两表面的第一感应层和第二感应层;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一触摸电极,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包括矩形电极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上自所述矩形电极线向两侧延伸的多个条形分支,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之间的条形分支无交叠区域;所述第二感应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顺序排列的第二触摸电极,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的对边为两条互补的锯齿状电极线,且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之间不相交,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相交。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感应层的布线结构,增大了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电容感应面积,从而提高了触摸屏的灵敏度,并且有效的提高了触摸屏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感应层的布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伊诺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伊诺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9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子装置及无线传输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赫兹接收前端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