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同轴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9107.7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吕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孟强 |
主分类号: | F16D1/10 | 分类号: | F16D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同轴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联轴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从径向上分离与连接的动力传递工作,普遍采用齿轮啮合传动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噪音大,而且在径向连接复位时,很容易使齿轮顶部出现碰撞,从而造成连接失效,如果采用现有的同轴联轴器,很难实现径向的快速分离与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的从径向实现分离与接合的新型同轴联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同轴联轴器,包括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所述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分别设有若干个传递扭矩的立柱,所述第一半联轴器的立柱位置与第二半联轴器的立柱位置相对称,所述第一半联轴器的相邻的两立柱之间的间隙能够容纳第二半联轴器的立柱穿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联轴器的立柱数量为2至4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为圆柱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设有相互对称的立柱,所述第一半联轴器的相邻的两立柱之间的间隙能够容纳第二半联轴器的立柱穿过,因此可以使第一半联轴器与第二半联轴器相互对称的立柱两两贴靠在一起,在转动时传递扭矩,由于立柱之间只是贴靠的关系,因此可以快捷在径向实现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的分离与结合,而且只要立柱的位置不变就能传递动力,使用极为可靠,抗损坏能力强。
第一半联轴器的立柱数量为2至4个时,结构较简单,制造较为容易,而且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的分离与结合比较快。
立柱为圆柱体时,制造较为容易,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配合的较密切,动力传递效果好高,而且抗冲击能力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半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半联轴器;2-立柱;3-第二半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同轴联轴器,包括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3,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3分别设有若干个传递扭矩的立柱2,所述立柱2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的立柱2位置与第二半联轴器3的立柱2位置相对称,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的相邻的两立柱2之间的间隙能够容纳第二半联轴器3的立柱2穿过,如权所述第一半联轴器1的立柱2数量通常为2至4个,本实施例第一半联轴器1采用2个立柱2,第二半联轴器3与第一半联轴器1的立柱2数量相同,图2所示是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3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半联轴器1的立柱2与第二半联轴器3的立柱2贴靠在一起,第一半联轴器1转动时将扭矩传递给第二半联轴器3,需要从径向分离时,由图2可以看出很轻易地就可将第一半联轴器1和第二半联轴器3分离,从径向连接时同样很容易。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只是立柱2数量的变化,实施二的第一半联轴器1采用3根立柱2,其他结构没什么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孟强,未经吕孟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9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键式主传动接轴
- 下一篇:油田抽油机用减速器皮带轮与输入轴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