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瓶手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8896.2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9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冬;税远明;洪辉;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1/26 | 分类号: | B62B1/26;B62B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左明坤 |
地址: | 30045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仅有一个车轴带一个或多个运输轮的手推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将所载物锚定或固紧到适当位置的装置的运输气瓶的手推车。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氧气-乙炔切割是一种重要的切割方式,很多金属材料需要采用氧气-乙炔切割。但是,氧气和乙炔均属于易燃易爆品,因而施工安全十分重要。通常,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在搬运、使用过程中要求有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且,两种气瓶之间还需设置适当的安全距离,以避免险情。常规规格尺寸的氧气瓶或乙炔气瓶体积大、重量重,搬运起来费时费力,尤其在频繁更换场地的情况下运输更为不便,使用气瓶手推车为气瓶的搬运提供了便利,但是,常见的气瓶推车缺少气瓶固定装置,气瓶在搬运过程中极易从车上滑落或相互之间发生碰撞,因而经常出现损伤气瓶的情况,导致危险情况频发,对安全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事省力、气瓶固定效果好且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发生碰撞的气瓶手推车,保证气瓶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确保安全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瓶手推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承力杆以及垂直于所述主承力杆的轴向布置的底部挡板,所述两根主承力杆的端头均固定在所述底部挡板上,平行布置在所述两根主承力杆之间的支撑杆的末端也固定在所述底部挡板上,所述车架的中下方布置有车轴,所述车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车轮,其中:所述车架上焊接有气瓶固定架,所述气瓶固定架包括焊接固定在所述车架上的由两个凹弧连接而成的底托,所述两个凹弧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两侧且所述两个凹弧的连接处焊接在所述支撑杆上,与所述两个凹弧上下对称的两个凸弧连接在一起形成上弦箍,所述上弦箍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所述主承力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根主承力杆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推车结构简单,通过气瓶固定架中的底托和上弦箍相配合,将气瓶牢牢固定在车架上,避免了气瓶滑落以及相互碰撞的情况,极大地减小了气瓶搬运过程中的危险性。而且,上弦箍一端与车架转动连接,一端与车架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开合体系,开合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为气瓶的搬运、摆放、更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推车中,所述车轴上靠近所述车轮的位置处套设有车轴套圈,所述车轴套圈上焊接有沿所述车轴轴向布置的翼板,所述翼板上方焊接有三角形车轴支撑架,所述车轴支撑架的底端焊接在所述翼板上,顶端焊接在所述主承力杆上。通过支撑架增大了车轴和底托之间的距离,避免了搬运过程中气瓶和车轴之间的碰撞,有效地消除了碰撞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同时,车轴套圈和支撑架通过翼板焊接在一起,焊接处接触面明显增大,焊接的稳定性大大提高,推车行进过程中的稳定性呀大大提高,气瓶在运输过程中不易晃动,施工安全性大大提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两根所述主承力杆上分别焊接有转动轴固定扣和插销固定扣,所述上弦箍靠近所述两根主承力杆的两个端头处均开设有通孔,转动轴穿过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后伸入所述转动轴固定扣内,插销穿过另一个所述通孔后伸入所述插销固定扣内。转动轴、插销和各自的固定扣配合的方式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而且使气瓶固定座在合上时更加牢固、气瓶固定效果好,上气瓶固定座需要打开时仅需拔出插销,并将上弦箍围绕转动轴向上打开即可,这样的操作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托和上弦箍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这样就避免了凹弧或凸弧连接处断开导致气瓶固定不稳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气瓶因此滑落或相互碰撞。
优选地,上述气瓶固定架的数量为至少2个且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间隔分布。两个固定架对气瓶的固定效果较一个固定架显然更好,气瓶运输过程中更不易晃动,作业安全性更高。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根主承力杆上远离所述底部挡板的一端分别焊接有吊环。在车架上设置吊环,便于有效利用垂直运输设备进行气瓶的垂直运输和水平移动,减少人工搬运危险源的操作,减少了搬运用工人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8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铁车门存放转运小车
- 下一篇:转辙机及其动作板与接点组滚轮间隙调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