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嵌套结构变压器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88665.1 | 申请日: | 2014-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8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凤;王旭东;闫美存;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荣玲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嵌套 结构 变压器 接触 能量 传输 系统 | ||
1.一种基于嵌套结构变压器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初级变换部分(1)、转换部分(2)和次级变换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变换部分包括控制器(1-1)和全桥逆变电路(1-2),转换部分包括嵌套结构变压器,次级变换部分包括整流桥(3-1)、滤波电路(3-2)和电机转子励磁绕组(3-3);
所述嵌套结构变压器为磁罐变压器,包括初级磁罐铁芯(2-1)、次级磁罐铁芯(2-2)、外骨架(2-3)、内骨架(2-4)、外绕组(2-5)和内绕组(2-6),所述初级磁罐铁芯(2-1)和次级磁罐铁芯(2-2)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外骨架(2-3)和内骨架(2-4)均为空心圆柱体,内骨架(2-4)的外壁半径小于外骨架(2-3)的内壁半径,所述外绕组(2-5)绕制在外骨架(2-3)的外壁上,内绕组(2-6)绕制在内骨架(2-4)的外壁上,所述外绕组(2-5)为中间带抽头式绕组,所述内骨架(2-4)嵌插在外骨架(2-3)的空腔内,嵌插后的外骨架(2-3)和内骨架(2-4)置于初级磁罐铁芯(2-1)和次级磁罐铁芯(2-2)扣合的空腔内,所述滤波电路(3-2)包括滤波电感(3-2-1)和滤波电容(3-2-2);
所述初级变换部分(1)的控制器(1-1)输出端与全桥逆变电路(1-2)的控制端建立连接,全桥逆变电路(1-2)的输出端与磁罐变压器的内绕组(2-6)建立连接,磁罐变压器的外绕组(2-5)与整流桥的(3-1)输入端建立连接,整流桥(3-1)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整流电感(3-2-1)和电机转子励磁绕组(3-3),所述滤波电容(3-2-2)并联在电机转子励磁绕组(3-3)的两端,所述次级磁罐铁芯(2-2)与电机转子励磁绕组(3-3)同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嵌套结构变压器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V1)、第二开关管(V2)、第三开关管(V3)和第四开关管(V4),第一开关管(V1)和第三开关管(V3)串联组成第一半桥,第二开关管(V2)和第四开关管(V4)串联组成第二半桥,串联后的第一开关管(V1)和第三开关管(V3)与串联后的第二开关管(V2)和第四开关管(V4)并联连接,每个开关管的栅极均连接在控制器(1-1)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V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V2)的漏极接入电源,第三开关管(V3)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V4)的源极接地,第一开关管(V1)和第三开关管(V3)组成的第一半桥的中点连接内绕组(2-6)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管(V2)和第四开关管(V4)组成的第二半桥的中点连接内绕组(2-6)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嵌套结构变压器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3-1)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设在外绕组正向输入端,第二二极管(D2)设在外绕组反向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嵌套结构变压器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V1)、第二开关管(V2)、第三开关管(V3)和第四开关管(V4)均为开关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86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C-DC推挽电路
- 下一篇:一种基于3843控制芯片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