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空气智能采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8401.6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4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罗向东;秦国辉;周闯;王玉鹏;王欣;刘伟;徐晓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9/10;F24D1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150027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空气 智能 采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开发利用范围广、无需开采运输、无污染等特点。在建筑中的应用是现阶段太阳能应用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利用太阳能空气采暖己经成为太阳能热利用的研究重点。在发展和应用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过程中,传统的控制装置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很容易受到室外天气影响使得其热性能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太阳能建筑的热性能及舒适性;(2)循环风速控制不当不但影响采暖效果还易产生扬尘问题,影响建筑内的空气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太阳能空气采暖装置装置稳定性差,易产生扬尘问题,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空气智能采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空气智能采暖装置,它包括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入风管、温度传感器、换气调节阀、出风管、风机、湿度调节阀、两个散流器、含氧量采集装置、湿度传感器、DSP控制器、输入键盘和曲折通气管;
入风管的出风口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进风口连通,出风管的进风口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出风口连通,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出风管的出风口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入风管的进风口与换气调节阀的出风口连通,换气调节阀的进风口与一个散流器的出风口连通,该散流器的进风口与曲折通气管的一端连通,风机的出风口与湿度调节阀的进风口连通,湿度调节阀的出风口与另一个散流器的进风口连通;该散流器的出风口与曲折通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曲折通气管成“弓”字形,固定在墙壁的内侧,曲折通气管的管壁的侧面设有n个圆形通孔,n为正整数,所述n个圆形通孔用于将管内气体扩散至室内,两个散流器设置在墙体上,含氧量采集装置和湿度传感器均设置在室内;两个散流器的进风口和散流器的出风口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侧墙体上,且一个散流器位于墙体的下部,另一个散流器位于墙体的上部;
温度传感器的稳固信号输出端连接DSP控制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含氧量采集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DSP控制器的含氧量信号输入端、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号输出端连接DSP控制器的湿度信号输入端,DSP控制器的风机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风机的开关信号输入端,湿度调节阀的调节信号输入端连接DSP控制器的湿度调节信号输入端,DSP控制器的换气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换气调节阀的调节信号入端,输入键盘的设置信号输入端连接DSP控制器的设置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用DSP控制器为控制中心,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含量采集装置分别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内的温度、室内湿度、含氧量进行采集,通过输入键盘分别对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基准值进行设置,DSP控制器将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基准值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氧气含量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值实时控制风机、换气调节阀和湿度调节阀进行控制,进一步增强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的稳定性,提高建筑内集热性能及舒适性。当空气集热器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风机开启,热风送入室内,提高室温。将室内送风管埋入墙体中,通过对流方式,将部分热量蓄存在墙体中,以增加蓄热性能。为减少风阀的使用数量,集热器采用并联形式。采用“异侧下送上回”的气流组织模式,送风口中心距地面1.0m高,回风口下边沿高于门窗上边沿,尽可能提高1.8m以下活动区室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空气智能采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空气智能采暖装置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太阳能空气智能采暖装置,它包括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入风管2、温度传感器3、换气调节阀4、出风管5、风机6、湿度调节阀7、两个散流器8、含氧量采集装置9、湿度传感器10、DSP控制器11、输入键盘12和曲折通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8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