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合器用油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88062.1 | 申请日: | 2014-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B65D51/16;B65D47/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 器用 油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用油壶。
背景技术
为避免产生内压,离合器管路系统需要与大气相通,以保证系统内部的气体能够及时排出,而离合器管路系统与大气相通的功能主要通过离合器油壶来实现,目前,有多种油壶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该功能,其中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在油壶的壶盖上设置单向阀,当油壶的内部压力大于单向阀的顶开压力时,单向阀打开,油壶内的气体排出,但这种呼吸方式不能实现管路系统时时通大气,会有小压力气体长期存在于管路系统中;另一种是在油壶上开设一个用于实现加油功能的密封口和一个用于实现呼吸功能的呼吸口,该种结构虽能达到呼吸的目的,但是该结构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两套壶盖模具,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用油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离合器用油壶,包括壶体和壶盖,壶体上设置有壶嘴,壶盖设置在壶嘴上,壶嘴上开设有进油口,壶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外盖内部周圈设置有第一螺纹,壶嘴外围周圈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螺纹缺口,内盖包括旋入外盖的顶板及旋入壶嘴的底板,顶、底板均呈圆环状,顶板和底板通过连接柱相连,连接柱的内部中空,连接柱的下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呼吸透孔,连接柱的内壁上沿竖向开设有一个或多个与呼吸透孔相连通的第一呼吸槽,顶板的上端面上沿径向开设有一个或多个与第一呼吸槽相连通的第二呼吸槽,顶板的周边沿竖向开设有一个或多个与第二呼吸槽相连通的第三呼吸槽,呼吸透孔、第一呼吸槽、第二呼吸槽、第三呼吸槽及螺纹缺口配合形成离合器用油壶的呼吸通道。
所述顶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部,各凸起部均位于相邻两第二呼吸槽之间。
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套置有橡胶密封圈,壶盖拧紧到壶嘴上时,橡胶密封圈与壶嘴上端面形成面密封。
所述外盖的内侧开设有与顶板的外围周圈相适配的安装导向环,外盖与顶板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凸起部设置在顶板的内环的边缘处,连接柱上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凸起部相连的凹陷部。
所述呼吸透孔、第一呼吸槽、第二呼吸槽、第三呼吸槽及第四呼吸槽的个数均为四个。
所述凸起部和凹陷部有四个。
所述螺纹缺口有两个。
两个所述螺纹缺口将第二螺纹分隔成两个等大的半螺纹。
所述凸起部呈弧形,呼吸透孔为方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移除壶盖后可以进行制动液的补充,完成制动液的补充后,拧紧壶盖到设定力矩,即可实现贮油和时时通气的功能,保证了离合器系统内的气体及时排出和多余制动液回归油壶,避免了管路系统产生内压。
2、本实用新型中的呼吸通道设置在壶盖和壶嘴的内部,能有效地避免外部杂质进入管路系统,保证了制动液的纯度。
3、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安装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壶嘴和壶盖装配后的半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壶体 2、壶嘴 201、进油口 202、第二螺纹 203、螺纹缺口 3、外盖 301、第一螺纹 4、内盖 401、顶板 402、连接柱 403、底板 404、呼吸透孔 405、第一呼吸槽 406、第二呼吸槽 407、第三呼吸槽 408、凸起部 409、凹陷部 5、呼吸通道 6、橡胶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8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