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火花加工用工作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6487.9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8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高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B23H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12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花 工用 工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火花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火花加工用工作槽。
背景技术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
电火花加工中的蚀除产物,一部分以气态形式抛出,其余大部分是以球状固体微粒分散地悬浮在工作液中,直径一般为几微米。随着电火花加工的进行,蚀除产物越来越多,充斥在电极和工件之间,或粘连在电极和工件的表面上。蚀除产物的聚集,会与电极或工件形成二次放电。这就破坏了电火花加工的稳定性,降低了加工速度,影响了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了改善电火花加工的条件,一种办法是使电极振动,以加强排屑作用;另一种办法是对工作液进行强迫循环过滤,以改善间隙状态。
目前强迫循环过滤是在工作槽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一个工作液箱,将工作槽内的液面处槽壁上设置第一连通管与工作液箱相通,另外设置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上设有液压泵,一端与工作槽相通,另一端设有过滤器,过滤器置于工作液箱的液面以下。工作槽内不断产生的固体微粒会通过第一连通管流向工作液箱,再通过液压泵保持工作槽内的液体体积以此实现强制循环。这种循环机构存在以下问题:
1.工作液箱与工作槽分开设置导致整个电火花加工装置体积较大;
2.当工作槽内的固体微粒较多时,容易堵塞第一连通管,导致循环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体积小,且能避免连通管堵塞情况发生的电火花加工用工作槽。
一种电火花加工用工作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纵向的隔板,所述隔板高度低于槽体外壁高度,将槽体分隔成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液体介质,所述第一槽体内液体介质的高度与隔板等高,所述第二槽体内的液体介质高度不超过隔板高度的三分之二;还包括一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连通管上设有液压泵;所述第二槽体内设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连通管相连。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为横向设置的过滤板,所述连通管与第二槽体底部相通。
进一步,所述过滤板位于隔板的二分之一高度处,过滤板上连接有位于槽体外的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时,将第一槽体作为电极工作的地方,将第二槽体作为储存循环液体介质的地方;本实用新型将工作槽和工作液箱合二为一,能够使电火花加工装置结构更加紧密,体积更小;
2.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槽体内的液体介质与隔板等高,因此当液压泵将第二槽体内的液体介质导入第一槽体时,第一槽体内上表面的液体介质就会漫过隔板流入第二槽体内,同时将浮在其表面的固体微粒一起带入第二槽体内;由于固体微粒直接漫过隔板即可,无需通过管道,避免了固体微粒堵塞连通管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液体介质的循环。
过滤装置的设置保证通过液压泵过的液体介质不含固体微粒。
过滤板便于清理和反复使用,相对于过滤器,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火花加工用工作槽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火花加工用工作槽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火花加工用工作槽;包括槽体1,槽体1内设有纵向的隔板2,隔板2高度低于槽体1外壁高度,将槽体1分隔成第一槽体11和第二槽体12;槽体1内设有液体介质,第一槽体11内液体介质的高度与隔板2等高,第二槽体11内的液体介质的高度等于隔板2高度的三分之二;还包括一连通管3,连通管3上设有液压泵4;第二槽体12内设有过滤器5;连通管3一端与第一槽体1相通,另一端与过滤器5相连。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6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