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设备用润滑接油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4901.2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9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陈胜涛;李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27B21/08;F16N7/14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 |
地址: | 6503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备用 润滑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设备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烧结设备润滑接油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机、制粒机是烧结生产设备中的主要设备,混合机的主要作用是将物料混匀及润湿,制粒机主要是对物料进行制粒,使物料满足成分均匀、水分适中、透气良好的要求。其工作原理是筒体支承在支承托辊上,由主电机通过硬齿面减速机及筒体上的大小齿轮带动筒体旋转。生产过程中,齿圈和滚圈运转承受较大的力矩,产生较大摩擦,需用专用油进行润滑以减小磨损,并降低筒体热量。现有技术烧结设备普遍采用喷雾润滑形式,润滑设备喷射装置易堵塞,造成给油不畅,工作效率低。部分喷射装置堵塞后,润滑脂未能形成雾化状喷射到齿圈或滚圈上,直接从喷头处流出,而喷头安装位置离润滑点距离偏远,流出的润滑脂直接滴落到设备表面及地面上,对现场环境造成污染。且润滑脂利用率低,70%直接滴落,未对设备起到润滑作用,造成润滑脂的浪费,还对设备卫生清扫和日常的点检维护造成影响。为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安装便捷的烧结设备润滑接油引流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烧结设备润滑接油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直通式压注油杯、管卡、油管、支架及接油槽,所述的油管通过管卡固结设置于滚圈之外部壳体上,所述的油管出口连接直通式压注油杯,其下方设置接油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引流润滑方式,润滑脂经过直通式压注油杯加压溢出后直接引流到滚圈或齿圈外周上,引流后未被滚圈吸附的油脂通过接油槽再引流到托轮上,进行二次润滑,减少了油脂的消耗,同时也改善了现场环境,减少了人员的维护次数。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工作可靠,操控性好,可同时满足设备的齿圈、滚圈及托轮的润滑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圈,2-直通式压注油杯、3-管卡,4-油管,5-支架,6-接油槽,7-托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通式压注油杯2、管卡3、油管4、支架5及接油槽6,所述的油管4通过管卡3固结设置于滚圈1之外部壳体上,所述的油管4出口连接直通式压注油杯2,其下方设置接油槽6。
所述的直通式压注油杯2固结设置于支架5上。
所述的支架5立式紧邻设置于滚圈1之径向端。
所述的支架5下方设置接油槽6。
所述的油管4为挠性管道。
所述的接油槽6呈斗状结构设置于支架5下端,与垂直方向呈30~60°导向角。
所述的接油槽6之出口端设置于托轮7之斜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引流润滑方式,在油管接头处安装直通式压注油杯,以增大出油时的压力,油管用管卡固定安装在滚圈外部壳体上,调整好直通式压注油杯的安装位置及角度,保证润滑脂通过直通式压注油杯加压溢出后能够直接引流到滚圈或齿圈外周上,并将直通式压注油杯安装固定在支架上,在其下方安装有油槽,将引流后未被滚圈吸附的油脂经接油槽后重新引流滴落到托轮上进行二次润滑,减少了油脂的消耗,同时也改善了现场环境,减少了人员的维护次数。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工作可靠,操控性好,可同时满足设备的齿圈、滚圈及托轮的润滑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49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挡拉丝组件
- 下一篇:齿轮润滑式汽车辅助刹车装置的动力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