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引流管的挤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4039.5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9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柯昌康;刘毓英;倪云峰;张涛;李小飞;王武平;赵芳;吕峰;程庆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9/28 | 分类号: | A61M39/28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张瑞琪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引流 挤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引流管的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部创伤及手术后是一种常见治疗方法,但常常会发生因引流不畅而多次更换引流管或行开胸探查手术,主要原因有:胸腔闭式引流管选择不当;引流管的护理不到位,未经常挤压被凝血块或纤维素样物等堵塞引流管等。所以手术后病人经常通过挤捏或挤压引流管的方式来保证引流管的畅通,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费时费力。操作时,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及虹吸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但是如果挤压不当就可能导致挤压效果差或引流管脱落等胸腔内压力的突然升高风险,导致循环系统的不稳定胸腔感染,肺不张及形成气胸的可能性,给病人带来痛苦及经济上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引流管的挤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挤捏或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堵塞管口的方式,费时费力,且挤压力度无法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引流管的挤压装置,包括两 个设置在引流管上的挤压器,两个挤压器沿引流管的伸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远离人体的挤压器用于切换引流管处于堵塞或通畅状态,靠近人体的挤压器用于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
挤压器包括钳状本体,本体包括两个用于夹持引流管的夹持臂以及用于控制两夹持臂开合角度的固定臂和挤压臂,两个夹持臂、固定臂和挤压臂之间通过连接卡扣铰接,挤压臂旁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铰接接至挤压臂上,曲柄连杆机构用于推动挤压臂相对于固定臂作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闭合或分离以实现对引流管的挤压动作,电机通过连接杆与固定臂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的转动盘,转动盘的盘面上通过连杆铰接有滑块,滑块与挤压臂铰接,滑块位于滑轨内且可以沿着滑轨往复运动,滑轨固定连接在电机上。
连杆与转动盘的铰接点位于转动盘盘面上非中心点的位置。
滑块沿着滑轨往复运动,带动挤压臂相对于固定臂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臂对引流管进行挤压动作。
固定臂和挤压臂之间连接有弹簧。
电机还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机转速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钳状本体的夹持臂套在引流管外部,通过在电机上设置滑块,从而通过滑块的旋转带动夹持手柄和夹持臂完成对引流管的挤压动作,同时,电机上设置的定时器和控制器,可以实现对挤压时间和挤压力度的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挤捏或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堵塞管口的方式,费时费力,且挤压力度无法控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引流管的挤压装置中挤压器在挤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引流管的挤压装置中挤压器在放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引流管的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持臂,21.固定臂,22.挤压臂,3.弹簧,4.连接杆,5.电机,6.滑块,7.连接卡扣,8.引流管,9.连杆,10.滑轨,11.转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引流管的挤压装置,参见图1,包括两个设置在引流管8上的挤压器,两个挤压器沿引流管8的伸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远离人体的挤压器用于切换引流管8处于堵塞或通畅状态,靠近人体的挤压器用于挤压引流管8以防止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8;
挤压器包括钳状本体,本体包括两个用于夹持引流管8的夹持臂1以及用于控制两夹持臂1开合角度的固定臂21和挤压臂22,两个夹持臂1、固定臂21和挤压臂22之间通过连接卡扣7铰接,挤压臂22旁设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铰接接至挤压臂22上,曲柄连杆机构用于推动挤压臂22相对于固定臂21作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两个夹持臂1相互闭合或分离以实现对引流管8的挤压动作,电机5通过连接杆4与固定臂21固定连接。
参见图3,远离人体的挤压器用于使引流管8堵死或通畅,靠近人体的挤压器用于对引流管8进行挤压动作。
在使用时,参见图2,开启电机5,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推动挤压臂22向固定臂21靠近,从而带动两个夹持臂1相互分离动作,然后将两个夹持臂1套在引流管8上;使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个挤压器也套到引流管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4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