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游艇挡风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3994.7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9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左庆华;陈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萍乡市兴华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9/00 | 分类号: | B63B19/00 |
代理公司: | 萍乡益源专利事务所 36119 | 代理人: | 张放强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游艇 挡风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风玻璃,尤其是涉及一种游艇驾驶舱使用的挡风玻璃。
背景技术
游艇挡风玻璃一般倾斜(一般为40-60°)安装在驾驶舱上,以便由正面而来的光线不会反射到游艇驾驶员眼中造成视线干扰,确保游艇行驶安全。游艇在水面上行驶,特别是在海面上行驶时,其挡风玻璃不仅要有高强度,以满足抗风浪冲击性要求,而且还具有风阻小的特点,以提高游艇的行驶速度,降低动力消耗。目前游艇挡风玻璃的形状和结构各式各样,但兼顾具有高强度和风阻小特点的挡风玻璃还不多,其主要原因是挡风玻璃结构所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游艇挡风玻璃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具有高强度,又具有风阻小特点的游艇挡风玻璃。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游艇挡风玻璃由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通过热弯成型制成,所述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之间设置有粘合层,所述游艇挡风玻璃为曲面体,所述曲面体由主挡风曲面和对称设置并与主挡风曲面两端整体相连的附挡风曲面形成,所述曲面体上端面由上轮廓线和上附轮廓线形成,所述曲面体两端上部为圆弧形的凸起,所述曲面体下端面由下轮廓线形成,曲面体上端面通过上附轮廓线与凸起圆滑连接形成,曲面体下端面通过下附轮廓线与凸起圆滑连接形成,下轮廓线曲率半径与上轮廓线曲率半径之比为1.5~2︰0.7~1.2,所述主挡风面从上至下曲率半径增大。
本实用新型所述游艇挡风玻璃一是由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叠加整体热弯制成,它具有抗拉抗折强度高、其强度可满足抗十二级以上台风的冲击,碰到内浪冲击和物体的冲撞,最多是挡风玻璃只裂不掉和不碎,不会造成玻璃破碎伤人;二是挡风玻璃曲面体结构既具有较宽的主视觉范围,又通过设置附挡风曲面和凸起降低风的阻力和安装稳定性,从而可提高游艇的行驶速度和安全,也可降低动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主挡风曲面 2、外层玻璃 3、附挡风曲面 4、油墨 5、粘合层
6、内层玻璃 7、上轮廓线 8、下附轮廓线 9、上附轮廓线 10、凸起 11、下轮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在图1、图2和图3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游艇挡风玻璃宽为1600毫米,高为900毫米,曲面体最大弧长为2000毫米,由内层玻璃6和外层玻璃2通过热弯成型制成,所述内层玻璃和外层玻厚度均为5毫米,所述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之间的周边上设置有用厚度为0.76毫米的PVB材料形成的粘合层5,在粘合层位置的曲面体外表面上涂覆油墨4,油墨宽度与粘合层宽度相同,主挡风曲面上端与凸起的最大距离为550毫米,主挡风曲面下端与凸起的最大距离为370毫米,所述游艇挡风玻璃为曲面体(曲罩体),所述曲面体由主挡风曲面1和对称设置在主挡风曲面两端的两个附挡风曲面3圆滑连接形成,附挡风曲面与主挡风曲面为整体,所述曲面体上端面由上轮廓线7和上附轮廓线9组合形成,上附轮廓线9曲率半径为上轮廓线7曲率半径的0.5~0.7,所述曲面体两端上部为呈镰刀状的圆弧形的凸起10,通过凸起的延伸嵌入,一是可增大挡风玻璃两边的视野,二是可提高挡风玻璃的安装稳定性,所述曲面体下端面由下轮廓线11形成,上轮廓线通过上附轮廓线9与凸起圆滑连接形成,下轮廓线通过下附轮廓线8与凸起圆滑连接形成,下轮廓线曲率半径与上轮廓线曲率半径之比为1.5~2︰0.7~1.2,所述主挡风面从上至下曲率半径按垂直方向长度每增加50毫米,曲率半增大10%并圆滑连接。所述曲面体四周由下轮廓线、上轮廓线、下附轮廓线、上附轮廓线和两端和凸起形成,曲面体曲面由主挡风曲面和两端附挡风曲面组成,凸起的外侧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5~10°,凸起高度为主挡风曲面的二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萍乡市兴华汽车玻璃有限公司,未经萍乡市兴华汽车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3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