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频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83708.7 | 申请日: | 2014-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6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颜辉;胡海燕;吴大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工商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R24/40 | 分类号: | H01R24/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0GHz之间。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高频(大于10K);射频(300K-300G)是高频的较高频段;微波频段(300M-300G)又是射频的较高频段。
射频连接器是设计用于工作在无线电频段的电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可用于电路板与电路板,射频模块与射频模块,电路板与射频模块之间的互联。现有射频连接器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其存在结构复杂,市场成本高,密封性差等问题。在电子通信行业,出于市场方面的考虑,小型化及成本低廉化显得尤其重要,这促使电子通信产品的模块化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射频连接器结构复杂,成本高及密封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射频连接器,包括外壳、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所述外壳包括基部、杆部和锥形部,所述基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环形槽,所述基部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绝缘本体设置于外壳内,在绝缘本体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焊接部及设置于接触部与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内,其中接触部置于第一腔室内,连接部置于第二腔室内,焊接部延伸出绝缘本体及外壳的基部。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绝缘本体与外壳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在外壳与绝缘本体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内六角沉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基部与杆部之间还开设有缺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用于限位接触部的绝缘吊环,所述绝缘吊环设置2-3个。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生产、加工方便,节省了加工时间和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基部设置了环形槽,使得其在使用时有更好的密封性能;同时在外壳的基部与杆部之间还开设有缺口,该处可配合相应的密封件,使得密封性能进一步增强。
3、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基部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增大了外壳的安装范围,使得射频连接器安装后更加稳固。
4、本实用新型将外壳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并包括基部、杆部和锥形部,缩减了射频连接器的整体体积,增大了外壳的强度。
5、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腔室内设置有2-3个用于限位接触部的绝缘吊环,使接触部的位置更为固定,方便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连接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射频连接器,包括外壳1、绝缘本体2与导电端子3,所述外壳1包括基部101、杆部102和锥形部103,整体为碳素钢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基部10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环形槽1011,所述基部10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1012。所述绝缘本体2设置于外壳1内,在绝缘本体2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201与第二腔室202,第一腔室201的室内容积远远大于第二腔室202。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接触部301、焊接部302及设置于接触部301与焊接部302之间的连接部303。导电端子3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其中接触部301置于第一腔室201内,连接部303置于第二腔室202内,焊接部302延伸出绝缘本体2及外壳的基部101。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2与外壳1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在外壳与绝缘本体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内六角沉孔4。该设置方便射频连接器的拆装,而且尽量减少空间占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基部101与杆部102之间还开设有缺口104。在缺口104处可配合安装密封件,以增强整体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201内并排设置有2个绝缘吊环5,接触部301置于第一腔室201内,并依次穿过2个绝缘吊环5,以更好地实现限位固定。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工商学院,未经吉林工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3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