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板调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3317.5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0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存;王立波;于伟林;王凡;韩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换热器检修中管板的调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浮头式换热器检修的管板调整器。
背景技术
在换热器检修过程中,管箱处管板偏移是常见的问题(概率>60%),给管箱回装及管板定位造成了困难。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如图1a和图1b所示,换热器1具有管板2和壳体法兰3,壳体法兰3具有多个法兰孔7。
参阅图1a,对于管板2的下偏移,以往的方法是,在管板2下方支千斤顶4,千斤顶4上方配置相应的钢管5,顶起管板2,以调整管板2,使其回复至正常位置。
但是,利用千斤顶4调整管板2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钢管5由于长径比过大,操作时易弹出伤人。
(2)千斤顶4、钢管5以及管板2之间的接触面小,易失稳造成安全隐患。
如图1b所示,对于管板2向侧面或者上方偏移的工况,因为难以找到支撑点,通常采用楔入撬棒式梅花扳手6的方式纠正。
采用楔入撬棒式梅花扳手6的方式纠正有以下问题:
(1)因使用大锤楔入,调整的尺寸不易控制。
(2)撬棒式梅花扳手6与管板2接触面小,容易滑脱,滑脱后,要反复楔入,效率不高。
(3)在楔入调整的过程中,撬棒式梅花扳手5容易飞脱伤人,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检修时,管板偏移不易校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管板调整器,在浮头式换热器检修过程中简单易行,降低和减少以往调整管板方法在安全方面带来的风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管板调整器,使用于一换热器上,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法兰和管板,所述管板凸出于所述壳体法兰,所述壳体法兰具有法兰孔,所述管板调整器包括:
调整器本体,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调整孔;
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法兰孔,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孔;
调整件,连接于所述调整孔;
其中,所述定位件固定所述调整器本体于所述壳体法兰上,所述调整件调整所述管板与所述调整器本体的相对位置。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调整器本体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调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分别与所述壳体法兰相对,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管板相对。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呈弧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管板的外圆周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壳体法兰的外圆周面相对。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调整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调整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相平行。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为长圆孔,所述第一定位件为杆件。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定位件为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适配的螺纹件。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别为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为两个。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调整孔为螺纹孔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之间,所述调整件为与所述调整孔相适配的螺纹件。
上述的管板调整器,其中,所述换热器是浮头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借助换热器的壳体法兰固定,使用灵活,没有死角,利用螺旋千斤顶的原理顶起管板,使用简单,减少了对其它设备和机具的依赖。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现有技术中管板调整所使用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调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调整器的调整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调整器的定位件以及调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调整器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换热器
2 管板
3 壳体法兰
4 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33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照射制备氮化镁的装置
- 下一篇:炉体或槽体沉没辊道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