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凸轮轴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82450.9 | 申请日: | 2014-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7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时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丰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晋小华 |
| 地址: | 402189***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凸轮轴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凸轮轴夹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凸轮轴夹具。
背景技术
凸轮轴是活塞发动机里的一个部件。它的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虽然在四冲程发动机里凸轮轴的转速是曲轴的一半(在二冲程发动机中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相同),不过通常它的转速依然很高,而且需要承受很大的扭矩,因此设计中对凸轮轴在强度和支撑方面的要求很高。
通常需要对凸轮轴进行磨削,然而由于凸轮轴是标准件,一般批量大、数量多、重复工作多。现有的凸轮轴夹具通常是通过挡板进行夹紧,挡板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每次装卡凸轮轴时,都需要将挡板拆卸下来,严重影响加工效率。
由此可见现有的凸轮轴夹具存在夹紧效率低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凸轮轴夹具存在夹紧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凸轮轴夹具具有夹紧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凸轮轴夹具,包括凸轮轴夹具本体和转动块,所述凸轮轴夹具设有轴孔,所述凸轮轴夹具设有转动销孔,所述转动销孔位于轴孔上方,所述凸轮轴夹具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贯穿凸轮轴夹具, 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为转动销孔的轴心,所述凸轮轴夹具的侧壁上设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轴孔相通;所述螺纹通孔内设有紧定螺钉,所述转动块上设有通孔,所述转动块上有销孔,所述销孔位于转动块中心线的一侧,通孔位于销孔上方,所述转动块于凸轮轴夹具通过转动销连接,所转动块与凸轮轴夹具通过螺栓连接进行固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汽车凸轮轴夹具,包括凸轮轴夹具本体和转动块,凸轮轴夹具起支撑工件的作用,转动块起固定工件的作用,所述凸轮轴夹具设有轴孔,工件位于轴孔中,所述凸轮轴夹具设有转动销孔,转动销孔内插入转动销,转动块围绕转动销旋转。所述转动销孔位于轴孔上方,所述凸轮轴夹具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贯穿凸轮轴夹具,弧形槽贯穿凸轮轴夹具方便螺栓固定转动块。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为转动销孔的轴心,所述凸轮轴夹具的侧壁上设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轴孔相通;所述螺纹通孔内设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起辅助夹紧工件的作用,所述转动块上设有通孔,所述转动块上有销孔,所述销孔位于转动块中心线的一侧,通孔位于销孔上方,销孔位于转动块中心线一侧使转动块在转动过程中转动块与轴孔的重合面积不一样从而起固定工件的作用,所述转动块于凸轮轴夹具通过转动销连接,所转动块与凸轮轴夹具通过螺栓连接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该汽车凸轮轴夹具时,将凸轮轴夹具固定在机床上,松动转动块上的螺栓使转动块能围绕转动销自由转动,调节紧定螺钉使紧定螺钉的螺纹端部远离轴孔,将凸轮轴装入到轴孔中,旋转转动块使转动块顶紧凸轮轴,紧固转动块上的螺栓使转动块固定,调节紧定螺钉使凸轮轴的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凸轮轴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使凸轮轴转动影响切削效果。本汽车凸轮轴夹具在装卡凸轮轴工件时只需调节紧定螺钉和转动块上的螺栓即可相对对于现有的凸轮轴夹具每次装卡工件都需要拆卸挡板而言,夹紧效率较高。
进一步,所述凸轮轴夹具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螺纹盲孔,方便凸轮轴夹具与机床固定。
进一步,所述凸轮轴夹具与转动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转动块在转动过程中能自动复位顶紧工件。
进一步,所述转动块低端为圆弧形。避免转动块在顶紧工件的过程中划伤工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凸轮轴夹具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凸轮轴夹具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凸轮轴夹具实施例夹具凸轮轴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凸轮轴夹具本体100,弧形槽102,轴孔101,螺纹盲孔104,螺纹通孔105,紧定螺钉400,转动块200,螺栓孔201,转动销孔20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丰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丰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2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