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81863.5 | 申请日: | 2014-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8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浦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晓波 |
| 主分类号: | B21B1/38 | 分类号: | B21B1/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结构 可变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不锈钢领域,具体是一种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大部分采用复合坯生产钎焊热轧金属复合板的方法,其工艺流程简单分为三部分:(1)前处理:即确定基层板和复层板尺寸及其表面处理;(2)中间段:依据所需比例进行组坯及抽真空;(3)后处理:即热轧、分条、退火、冷轧等后续制程;而抽真空及前后处理各家大同小异,一般皆可采用。例如:中国专利:CN200510033870X、CN200510011165X、ZL94107353X、ZL94108277、CN2011104355377、CN102581554A、CN2007100652804等;但这些专利获得的产品均不能根据产品需求变性,且组坯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损耗少、组坯效率高、成本低的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该装置可根据产品需求变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包括坯芯以及包围在坯芯外部的框架,所述坯芯由第三热轧钢板、钎料、第四不锈钢板、高温防粘剂、第三不锈钢板、钎料、第二热轧钢板、钎料、第二不锈钢板、高温防粘剂、第一不锈钢板、钎料和第一热轧钢板自下而上依次堆叠,并通过油压机加压形成;所述框架由3-6mm厚的钢板四边封焊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去掉第四不锈钢板及其下方的钎料,以及第一不锈钢板及其上方的钎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去掉第三热轧钢板及其上方的钎料,第四不锈钢板及其上方的高温防粘剂,第一不锈钢板及其下方的高温防粘剂,以及第一热轧钢板及其下方的钎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边部损耗仅为1%、成材率在98%以上,适合单层及双层复合板,焊接效率高,成本低,且装置可根据产品需求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的初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4为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第一热轧钢板、B-第一不锈钢板、C-第二不锈钢板、D-第二热轧钢板、E-第三不锈钢板、F-第四不锈钢板、G-框架、H-第三热轧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包括坯芯以及包围在坯芯外部的框架G,所述坯芯由第三热轧钢板H、钎料、第四不锈钢板F、高温防粘剂、第三不锈钢板E、钎料、第二热轧钢板D、钎料、第二不锈钢板C、高温防粘剂、第一不锈钢板B、钎料和第一热轧钢板A自下而上依次堆叠,并通过油压机加压形成;所述框架G由3-6mm厚的钢板四边封焊形成。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去掉第四不锈钢板F及其下方的钎料,以及第一不锈钢板B及其上方的钎料即可另一种组坯装置,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请参阅图5,去掉第三热轧钢板H及其上方的钎料,第四不锈钢板F及其上方的高温防粘剂,第一不锈钢板B及其下方的高温防粘剂,以及第一热轧钢板A及其下方的钎料,即可另一种组坯装置,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钎料为中国专利于1997.05.07授权公告的一种金属复合用钎料,其授权公告号:CN1034792C。所述的高温防粘剂也为本领域常用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该框架式结构的可变性组坯装置的制作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前处理:根据产品要求确定基层板、复合板的外形尺寸并清理基层板、复合板的待符合表面;
(2)框架组坯:
(2.1)堆叠一: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依次堆叠第三热轧钢板H、钎料、第四不锈钢板F、高温防粘剂、第三不锈钢板E、钎料、第二热轧钢板D、钎料、第二不锈钢板C、高温防粘剂、第一不锈钢板B、钎料、第一热轧钢板A,即形成一个七层初坯;
(2.2)高压封焊:将步骤(2.1)得到的七层初坯放进油压机加压,并以3-5mm的钢板包围四边封焊,即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的框架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晓波,未经浦晓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1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孔机组新型顶杆活接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垃圾处理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