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井参数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9956.4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山;罗勇;杨进;蔡华;葛俊瑞;宫吉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4/00 | 分类号: | E21B44/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孙向民;肖冰滨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参数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勘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钻井参数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录井是油气勘探工作必不可少的作业,能够实时取全取准钻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从而为发现、评价油气藏提供最及时、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
在油气钻探过程中,目前的钻井参数监控系统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来测量钻井参数,如大钩负荷传感器、立管压力传感器、泵冲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体积传感器等,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信号的采集和转换,将数据结果以图表形式显示,从而实现对钻井参数的监测。
然而,上述数据结果的显示并不能直观反映钻井状态,仍然需要通过人工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确定钻井状态。并且,复杂多变的工程条件会导致设备监测参数多、数据分析量大、信息共享处理慢、数据库存储时间有限等问题,由此使得常规的监控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钻井参数信号受干扰大、采集频率低,信号质量较差,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②系统处理复杂数据的传递和处理能力不足,无法实现钻井状态的定量计算和实时监测,有效信息同步分析能力低;③钻井参数繁多,无法实时传递反馈,人工分析关键数据的工作量巨大;④工程录井数据多,数据库的存储范围小,进行工程实况回放时数据的分析和调用受限。因此,目前的钻井参数监控系统已无法满足钻井参数实时监测及优化控制的要求,进而也就无法及时发现井涌、井漏、卡钻、钻具振动等复杂情况,严重影响作业安全,导致钻井效率低、钻井周期长、工程风险高,制约了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井参数监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时监控钻井参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井参数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与传感器、井径测井装置和输入装置连接,实时获取钻井过程中的钻井参数,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测量钻井液返出流量的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固井液泵冲次数的泵冲传感器、用于测量转盘转速的转速传感器、用于测量钻头扭矩的扭矩传感器、用于测量井深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钻压和钻柱悬重的拉力传感器和用于测量钻井液中侵入的气体体积的体积传感器,所述井径测井装置用于测量井眼尺寸,输入装置用于输入钻头尺寸;以及处理装置,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根据所获取的钻井参数确定以下状态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流量传感器测量的钻井液返出流量、扭矩传感器测量的钻头扭矩和/或拉力传感器测量的钻柱悬重确定钻井液返出流量状态、钻具状态和/或井眼清洁状态,根据泵冲传感器测量的固井液泵冲次数和井径测井装置测量的所述井眼尺寸确定固井状态,根据所述转速传感器测量的所述转盘转速、所述扭矩传感器测量的所述钻头扭矩、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所述钻头尺寸、所述位移传感器测量的所述井深和所述拉力传感器测量的所述钻压确定钻井效率,和/或根据所述体积传感器测量的所述钻井液中侵入的气体体积确定钻井液密度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数据采集装置实时获取钻井过程中的钻井参数,处理装置可以根据所获取的钻井参数确定钻井相关状态。由此,通过上述的钻井参数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钻井状态的实时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钻井参数监控系统的方框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钻井参数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钻井参数监控系统的方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9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