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差发电水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9750.1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7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单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俊超 |
主分类号: | A47G23/02 | 分类号: | A47G23/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差 发电 水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涉及水杯座,尤其是一种温差发电水杯座。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饮水、喝茶时,普遍的做法是先将水烧开,倒在水杯中放置一段时间,等水温降至适合入口的温度再进行饮用。开水的温度在95℃以上,适合人入口的水温在40℃以下,由于水的比热容很大,开水从高温降至适宜人饮用的温度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热能,无形之中造成能量的浪费。水杯中倒入热水会在水杯附件形成高温区,与远离水杯的地方存在温差,利用温差进行发电已在很多产品中得到应用,可以将温差发电技术应用到水杯及附件产品中,将水杯散失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储存,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具有市场应用前景。
申请公布号CN 202005376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温差发电水杯,它将水杯的内胆外侧与温差发电材料的一面热接触,温差发电材料的另一面与散热外壳热接触,温差发电材料因两面的温差而发电。温差发电材料的输出端与可充电电池以及输出插口相连,用于随身携带电子产品供电。解决了水杯在使用过程中,水的热能没被利用的缺陷。
申请公布号CN 103230150 H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杯,包括杯体与手把,手把铰接于杯体外侧壁,杯体底部设置有温差发电片,手把内设置有与温差发电片连接的变压装置,可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上述两种利用温差发电的水杯,均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水杯内热水变凉过程中能量散失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但是上述两种水杯结构,采用将温差发电材料置于杯体内外壁或水杯手把之中,其生产制造较为复杂,可操作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差发电水杯座,利用水杯内热水变凉时释放的热量转化成电能进行储存,可用于电子产品的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温差发电水杯座,包括杯体和水杯座两部分。杯体底部外用金属材质制作,杯底形状为内凹结构;水杯座由座垫、蓄电池、USB插口、温差发电片、金属环和导线组成。杯底内凹结构,可以增大杯底与杯内热饮的接触面积,同时杯底的金属材质可以加快热量的传递。水杯座为圆形结构,以水杯座的座垫上端面圆心为中心,向平面四周方向辐射出多条温差发电片;条形温差发电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金属圆环,再用导线将两个金属环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再与输出USB口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温差发电水杯座可以将水杯内热水变凉过程中释放的部分能量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将温差发电装置设计安装在水杯座中,便于生产加工,增强了生产制造可行性,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 温差发电水杯座及水杯结构示意图。
图2 水杯截面图。
图3温差发电水杯座俯视图。
图中:1杯体;2 金属杯底;3 座垫;4 蓄电池;5 USB插口;6 大金属环;7 温差发电片;8 小金属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案例。
杯体1的杯底部采用金属材料制做而成金属杯底2,金属杯底2为内凹结果如图2所示,座垫3为圆柱结构,在上端面内以端面圆心为中心,向平面内四周均匀辐射12条温差发电片7,温差发电片7靠近座垫3上端面中心端连接小金属环8,温差发电片7另外一端连接大金属环6,两个金属环分别通过导线与位于座垫侧面内部的蓄电池4连接,实现电能存储,蓄电池4通过导线与位于座垫3侧面的USB插口5相连,用于电子产品的充电,实现电能的输出。
使用时,杯体1内装有高温开水,热量会通过金属杯底2传递出来,在杯底内凹结构空间内形成高温区域,温差发电片7的一端位于该高温区域内,而温差发电片7的另外一端远离杯底高温区处于正常室温区,由于温差的存在会在温差发电片7两端形成电势差,通过大金属环6和小金属环8将电能输送进蓄电池4。在平时使用温差发电水杯座的过程中可以为蓄电池4充电,当需要为小型电子产品充电时,可以通过USB插口5对电子产品进行供电。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俊超,未经单俊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9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