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戴设备电池无线充电装置和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9316.3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4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朱锡强;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石正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设备 电池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电池无线充电装置和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穿戴设备产品日益得到发展与普及,但是其充电仍然多依靠有线的方式充电,需要预留充电接口,充电起来很不方便,且影响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焊接方便、成本低、便于充电的穿戴设备电池无线充电装置和穿戴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电池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线圈层、屏蔽层、载体层和输出层,在输出层包括输出电路、输出正极引脚和输出负极引脚,输出电路与输出正极引脚和输出负极引脚连接,其中,线圈层、屏蔽层、载体层和输出层封装成一体。
优选地,线圈层、屏蔽层、载体层和输出层通过注塑封装成一体。
优选地,输出电路、输出正极引脚和输出负极引脚间隔地设置,且输出电路位于输出正极引脚和输出负极引脚之间,输出正极引脚、输出电路和输出负极引脚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封装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穿戴设备电池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将输出正极引脚和输出负极引脚预设在外部,用户只需在其设计的PCB板预留对应尺寸的正负极焊盘,即可将本实用新型焊接到PCB板上,从而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大大方便了用户的充电操作,也不会影响穿戴设备的外观,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仰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线圈层;2、屏蔽层;3、载体层;4、输出层;5、输出电路;6、输出正极引脚;7、输出负极引脚;8、封装物;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电池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线圈层1、屏蔽层2、载体层3和输出层4,在输出层4包括输出电路5、输出正极引脚6和输出负极引脚7,输出电路5与输出正极引脚6和输出负极引脚7连接,其中,线圈层1、屏蔽层2、载体层3和输出层4封装成一体。例如,通过封装,可在线圈层1、屏蔽层2、载体层3和输出层4的外侧形成了一层壳体9。
本实用新型将输出正极引脚6和输出负极引脚7预设在外部,用户只需在其设计的PCB板预留对应尺寸的正负极焊盘,即可将本实用新型焊接到PCB板上,从而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大大方便了用户的充电操作,也不会影响穿戴设备的外观,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优选地,线圈层1、屏蔽层2、载体层3和输出层4通过注塑封装成一体。
优选地,输出电路5、输出正极引脚6和输出负极引脚7间隔地设置,且输出电路5位于输出正极引脚6和输出负极引脚7之间,输出正极引脚6、输出电路5和输出负极引脚7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封装物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穿戴设备电池无线充电装置的长、宽、高分别为20mm、30mm、1.5mm;其输出电压为4.2V;最大输出电流为200mA;工作频率为110Kb-205Kb。因此,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制成标准化的模块,即可给充电电池充电,可应用于各类穿戴设备产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穿戴设备电池无线充电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石正,未经蒋石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9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