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热熔施工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8904.5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郭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星 |
主分类号: | D06N5/00 | 分类号: | D06N5/00;B32B11/04;B32B11/10;B32B9/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芳 |
地址: | 063300 河北省唐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热熔 施工 改性沥青 防水 卷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卷材,尤其是一种可热熔施工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可热熔施工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可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屋面和地下防水防潮工程。传统的可热熔施工型的沥青类防水卷材采用单胎基,厚度一般为3~5mm。现有的单胎基防水卷材如要防水施工达到一级防水要求,需要铺设两层同材质防水卷材;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热熔施工,由于沥青的融化,施工后卷材防水层的总厚度将减少2~4mm,造成防水性能的下降;并且两层防水卷材之间并非一体结构,存在粘接力差、易分层、抗拉伸性能不高的不足,并且施工时容易留下间隙,长时间使用后各层之间易脱离,从而影响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的可热熔施工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为一体成型的层状结构,自上至下依次为上表面隔离层、上改性沥青层、上胎基层、中改性沥青层、下胎基层、下改性沥青层和下表面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改性沥青层、中改性沥青层和下改性沥青层为相同材质的改性沥青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表面隔离层为聚乙烯膜层、细砂层或矿物粒料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胎基层为聚酯毡层、玻纤毡层或玻纤增强聚酯毡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胎基层为聚酯毡层、玻纤毡层或玻纤增强聚酯毡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表面隔离层为聚乙烯膜层或细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层胎基结构,胎基层、隔离层的各层之间通过改性沥青复合为一体结构,单层即可达到传统两层单胎体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层与层之间的脱离,具有防水效果更好、防水效果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施工后的厚度损失较传统单胎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减少2~4mm,有效地避免了防水性能的损失,提升了防水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次施工、双层防水,具有一级防水效果,且施工速度是传统单胎基防水卷材的两倍,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次施工达到双层防水的功能,提高了防水单元层的粘接性能,提高了防水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表面隔离层;2-上改性沥青层;3-上胎基层;4-中改性沥青层;5-下胎基层;6-下改性沥青层;7-下表面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可热熔施工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一体成型的层状结构,自上至下依次为上表面隔离层1、上改性沥青层2、上胎基层3、中改性沥青层4、下胎基层5、下改性沥青层6和下表面隔离层7。所述上表面隔离层1最好采用聚乙烯膜(PE)层、细砂(S)层或矿物粒料(M)层,还可选择防水行业允许的其它的隔离层材料。所述上改性沥青层2、中改性沥青层4和下改性沥青层6为相同材质的改性沥青层,即选用相同组分的改性沥青;各改性沥青层均采用一次成型的工艺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胎基层3和下胎基层5最好均采用聚酯毡层、玻纤毡层或玻纤增强聚酯毡层,还可选用其他防水行业允许的胎基材料;其中,上胎基层3和下胎基层5可采用相同或不同材质的材料。所述下表面隔离层7最好为聚乙烯膜层或细砂层,还可选用防水行业允许的其它的隔离层材料。所述上表面隔离层1的厚度范围为:0.05~1mm,上改性沥青层2的厚度范围为:1.5~5mm,上胎基层3的厚度范围0.5~1.5mm,中改性沥青层4的厚度范围为1.5~10mm,下胎基层5的厚度范围为:0.5~1.5mm,下改性沥青层6的厚度范围为1.5~5mm,下表面隔离层7的厚度范围为:0.05~1mm;所述防水卷材的总厚度最好为6mm~16mm。
本可热熔施工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生产方法:1、将改性沥青混合料分别进入浸渍槽和注射槽。
2、将两层胎基并行牵引,注射槽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由上向下先注入两层胎基之间,双胎基经过可调节防水层厚度的滚轴后生成规格厚度的中间层防水层(中改性沥青层)。
3、双胎基+中改性沥青层形成之后,卷材进入浸渍槽,使上胎基层的上表面和下胎基层的下表面同时浸渍改性沥青,浸渍后的卷材经过控制卷材厚度的刮油板或滚轴,去除多余的混合料,控制防水卷材的厚度,形成上改性沥青层和下改性沥青层。
4、卷材经过隔离层设备,在上改性沥青层之上形成上表面隔离层;下改性沥青层的下部形成下表面隔离层;然后经过定型、冷却处理,即可得到所述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星,未经张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89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