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怠速阀用阀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8823.5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丁;王正成;朱排进;李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9/08 | 分类号: | F02D9/08;F02D1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叶绿林 |
地址: | 245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怠速阀用阀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车怠速控制阀用阀座。
背景技术
汽车怠速阀装在节汽门旁通空气孔上,通过控制旁通节气门体的空气量来调整转速,由怠速控制器依据点火信号,在引擎转速低于750rpm(转/每分钟)时,怠速阀动作,以提升引擎转速,在引擎转速超过1050rpm(转/每分钟)后,怠速阀停止动作。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是步进电机式怠速阀,包括由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激磁线圈构成的定子和把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进给丝杆及阀门,它利用系统供给的步进信号进行转换控制,使转子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从而使丝杆进行伸缩运动以达到调节旁通空气道截面的目的,从而实现发动机的怠速运转,但是这种结构对阀门的开启度不能做到精确调整,阀门的打开程度仅受线圈所输入的电信号大小控制,并不能通过阀门进出气口之间的气压变化对阀门的打开程度做到实时调节,从而会发生怠速不稳定,降低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420789U”,名称为“一种汽车怠速控制阀”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汽车怠速控制阀,包括阀座,安装于阀座上的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衬套,安装在阀体内的波纹管总成,与波纹管总成固定连接的阀杆组件,设置在波纹管总成上并与阀杆组件套接的下盖,以及安装在下盖上的线圈包总成,波纹管总成包括有盖板,设置在盖板中孔下端的管体,与管体一体成型的底座;所述的管体为具有波纹形外壁的管体;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内外贯通的中心孔,以及设在中心孔周围的一组通孔。虽然上述专利解决现有怠速阀无法根据阀门进出气口之间的气压变化对阀门的打开程度进行实时调节的问题,使得发动机的转速恒定,但是其内部工作部位直接暴露在气流当中,怠速控制阀在工作时需要克服气流压力差的影响,尤其是当外部压差波动时会对产品开度直接造成影响,从而降低怠速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怠速控制阀专用阀座,解决现有怠速控制阀的开度易受外部压差波动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怠速阀用阀座,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上部的孔口,位于阀座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在第一腔室的内腔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三腔室相通的通路,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孔口沿同一直线方向竖直布置。该阀座所应用的汽车怠速控制阀,包括阀座,与阀座相连的下盖,设置在阀座上部的套筒总成,以及安装在套筒总成内的线圈包总成。该阀座内部还安装有第一压簧,以及装设在第一压簧上且向上延伸的密封杆,密封杆上设有与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一密封结构,以及与第二通孔相适配的第二密封结构,该密封杆的上端设有阀杆组件。第一腔室与进气口连接,第二腔室与出气口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阀座上开设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并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保持相通,在发动机工作时,与出气口相连的第二腔室处于正压状态,与进气口相连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处于负压状态,由于压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相互抵消,因此能够完全杜绝气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使得怠速更加精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通孔的下部密封处设有倒角,该倒角与第一密封结构的锥面相互配合实现密封。在第二通孔处设有一台阶面,该台阶面上安装有衬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螺纹结构,该螺纹结构与怠速阀上的调节堵盖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阀座上开设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其中,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相通,第一腔室与进气口连接,第二腔室与出气口相连。当发动机工作时,与出气口相连的第二腔室处于正压状态,与进气口相连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处于负压状态,由于压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相互抵消,因此能够完全杜绝气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使得怠速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密封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孔口;3、第一腔室;4、第二腔室;5、第三腔室;6、通路;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衬套;10、密封杆;101、第一密封结构;102、第二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未经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8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