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奶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7052.8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5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微;刘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荣 |
主分类号: | A61J9/04 | 分类号: | A61J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奶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瓶,尤其涉及一种底部进气玻璃奶瓶。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当婴儿吮吸出奶瓶里的奶液后,瓶内会产生负压,吸出越多负压越大。在喂奶过程中,婴儿一直咬着奶嘴不松口,空气一直补充不进去,随着奶液的减少,瓶内负压逐渐增大,有些奶瓶出现干瘪现象,而且婴儿很难吸出奶液,他们使劲用力吸直到吸不出奶液时才会松口,以使空气从奶嘴上的小孔补充进去,从而减小或抵消瓶内的负压,才能继续吮吸。这个过程,严重影响婴儿进食的情绪,婴儿会烦躁不,哭闹厌食等。由于婴儿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相当脆弱,长期使用这种奶瓶,吮吸过程中产生的负压对婴儿的心脏,肺,大脑等器官有很大伤害,从而影响婴儿的健康和发育。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奶瓶多数设置有回气结构解决婴儿喝奶时瓶内产生的负压问题,但这种回气结构设置在奶嘴和奶瓶的连接处的,虽然可以帮助婴儿不需要脱离奶嘴进行回气,不仅容易出现回气结构溢奶现象,上述回气结构还容易造成婴儿吸入过多空气造成打嗝呕吐等现象。
另外,由于塑料制品尤其是婴儿使用的餐饮器具,其安全性备受使用者质疑,越来越多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购买玻璃材质的餐饮器具,尤其是奶瓶。但玻璃奶瓶容易摔碎,且破碎的奶瓶会对婴幼儿造成割破、划伤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回气结构容易出现溢奶、造成婴儿打嗝呕吐现象的确定,提供了一种瓶底设置回气阀进行回气的奶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奶瓶,包括瓶体和奶嘴,所述瓶体底部中心位置设有贯穿瓶底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回气阀,所述回气阀包括柱形阀体以及阀体底部延伸形成的护套。该技术方案的奶瓶采用底部回气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瓶体溢奶,同时,采用技术方案的奶瓶不会让空气与奶混合,彻底解决了婴儿打嗝、吐奶等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根据不同型号、尺寸的瓶体,瓶底的通孔采用圆形孔,其直径可在10mm~25mm范围内选择,配合穿设其内的柱形回气阀,使得该技术方案的奶瓶回气阀可自由卸下,方便清洗。
作为优选方案,阀体与护套为一体结构,采用硅胶一次注塑而成,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阀体底部外缘与护套底部内缘互相配合粘连形成回气阀。提高回气阀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方案,回气阀由硅胶制成,阀体顶部设有回气孔,该回气孔为具有单向通气功能的双阀片配合形成的气缝,此种回气阀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生产。
作为优选方案,回气阀外围的护套与瓶体底部紧密配合,护套高度为10mm~40mm,有效保护奶瓶尤其是玻璃制的奶瓶,在奶瓶意外掉落后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奶瓶破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奶瓶,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瓶体溢奶,同时,采用技术方案的奶瓶不会让空气与奶混合,彻底解决了婴儿打嗝、吐奶等问题,还具有方便拆卸清洗、安全性高、有效防止奶瓶摔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奶瓶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奶瓶的拆分状态图。
图3为图1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H所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奶瓶的回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3,一种奶瓶,包括瓶体1和奶嘴2,瓶体1底部中心位置设有贯穿瓶底11的通孔12,通孔12内穿设有回气阀3,回气阀3包括柱形阀体32以及阀体32底部延伸形成的护套31。该技术方案的奶瓶采用底部回气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瓶体1溢奶,同时,采用技术方案的奶瓶不会让空气与奶混合,彻底解决了婴儿打嗝、吐奶等问题。根据不同型号、尺寸的瓶体1,瓶底11的通孔12采用圆形孔,其直径可在10mm~25mm范围内选择,配合穿设其内的柱形回气阀3,结合图2,回气阀3通过自身张力套牢在瓶身底部和侧壁,回气阀3可自由卸下,方便清洗。
参见图4和图5,回气阀3由硅胶制成,阀体32顶部设有回气孔33,该回气孔33为具有单向通气功能的双阀片配合形成的气缝,此种回气阀3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回气阀3外围的护套31与瓶体1底部紧密配合,护套31高度为10mm~40mm,有效保护奶瓶尤其是玻璃制的奶瓶,在奶瓶意外掉落后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奶瓶破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荣,未经刘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70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