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井式地下排水隧洞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4038.2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2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刘亚洲;秦光辉;曹华;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井 地下排水 隧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竖井式地下排水隧洞,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和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山峡谷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通常利用工程区附近的沟道布置渣场堆渣。为保证渣场的安全,需对渣场所在沟道采取沟水处理措施。沟水处理措施主要是新建排水隧洞,使原沟道水流通过排水隧洞绕过渣场排泄至下游。通常的沟水处理方案是排水隧洞接坡面泄水明槽。由于山区沟道坡降较大,故渣场堆渣后,渣场上下游高差较大,而排水隧洞的坡降较小,需布置进出口高差较大的泄水明槽将水流排泄至下游。山区河流场地有限,沿河通常布置有公路和施工场地,泄水明槽布置对这些地表建筑物影响较大,相应带来一些工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沟道坡降较大的排水工程时,不会破坏地表建筑物的竖井式地下排水隧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井式地下排水隧洞,包括至少1个排水隧洞和至少1个旋流竖井,且排水隧洞和旋流竖井交错设置,排水隧洞一端具有进水口、另一端具有出水口,排水隧洞内壁底部为斜坡状,且最低处位于出水口一端,旋流竖井上端侧壁设有可用于连接排水隧洞出水口的竖井进水段、下端侧壁设有可用于连接排水隧洞进水口的竖井出水段,竖井进水段内壁底部为斜坡状,且最低处位于靠近旋流竖井的一端,竖井出水段内壁底部为斜坡状,且最低处位于远离旋流竖井的一端。
进一步的是:旋流竖井顶端设有通气洞,排水隧洞在进水口顶部设有通气井。
进一步的是:竖井进水段内壁底部的坡度大于排水隧洞内壁底部的坡度,竖井进水段内径在进水方向上逐渐缩小,且竖井进水段在与旋流竖井连接处的内径小于旋流竖井在此连接处的内径,竖井进水段内壁的任一侧边与旋流竖井内壁在连接处相切配合。
进一步的是:旋流竖井包括涡室段、收缩段、竖井段,涡室段位于旋流竖井顶端,涡室段内径大于竖井段内径,收缩段具有倒锥形孔,涡室段内孔、竖井段内孔通过倒锥形孔连通。
进一步的是:竖井出水段内壁与旋流竖井内壁在连接处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是:竖井出水段内径在出水方向上逐渐缩小,且竖井出水段在与排水隧洞进水口连接处的内径小于排水隧洞进水口在此连接处的内径。
进一步的是:旋流竖井在底端设有消力井。
进一步的是:排水隧洞断面、竖井进水段断面均为直墙圆拱形,竖井出水段断面为矩形。
进一步的是:涡室段断面、收缩段断面、竖井段断面均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交错设置排水隧洞和旋流竖井,实现全地下结构排水,不会破坏地表建筑物,尤其适用于沟道坡降较大的排水工程,能够较好地解决沟水处理建筑物与其余地表建筑物的布置协调问题,避免了争地协调等工程建设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施工,且体型光滑连续,运行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竖井进水段结构示意图;
图3是竖井出水段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5是图2的B-B向视图;
图6是图2的C-C向视图;
图7是图3的D-D向视图;
图8是图3的E-E向视图;
图中标记:1-排水隧洞、11-进水口、12-出水口、13-通气井、2-旋流竖井、21-竖井进水段、22-竖井出水段、23-通气洞、24-涡室段、25-收缩段、26-竖井段、27-倒锥形孔、28-消力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1个排水隧洞1和至少1个旋流竖井2,且排水隧洞1和旋流竖井2交错设置,排水隧洞1一端具有进水口11、另一端具有出水口12,排水隧洞1内壁底部为斜坡状,且最低处位于出水口12一端,旋流竖井2上端侧壁设有可用于连接排水隧洞1出水口12的竖井进水段21、下端侧壁设有可用于连接排水隧洞1进水口11的竖井出水段22,竖井进水段21内壁底部为斜坡状,且最低处位于靠近旋流竖井2的一端,竖井出水段22内壁底部为斜坡状,且最低处位于远离旋流竖井2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4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组合检查井
- 下一篇:基坑支护斜钢顶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