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垫塘侧壁顶部防浪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3831.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2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琴;王仁坤;夏勇;黄庆;杨敬;石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垫塘 侧壁 顶部 防浪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垫塘侧壁顶部防浪墙结构。
背景技术
高拱坝坝身泄洪时,会在水垫塘内产生较大的水浪,表面水体常常翻越进入水垫塘侧壁顶部的人行平台上;通常在人行平台的边沿设置防浪墙进行一定的防护,但是现有的防浪墙为连续混凝土结构的直墙,其缺点为:水浪沿防浪墙的翻出量较大,且容易在人行平台上产生积水,不利于人行平台上水体的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浪翻出量较小,且利于人行平台上水体排出的水垫塘侧壁顶部防浪墙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垫塘侧壁顶部防浪墙结构,包括水垫塘侧壁;所述水垫塘侧壁的顶部为人行平台;所述水垫塘侧壁的顶部设有防浪墙段;所述防浪墙段至少为两段,并沿人行平台的边沿间隔设置;所述防浪墙段上靠近水垫塘内部的侧面为迎水面,所述迎水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下表面为阻水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阻水面与迎水面之间设有过渡圆弧面。
进一步的是,相邻的两段防浪墙段之间设有栏杆。
进一步的是,所述栏杆包括横栏杆和固定杆;所述横栏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段相邻的防浪墙段上;所述固定杆竖直设置在人行平台上且与横栏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迎水面上设置的凸台可以将沿迎水面攀升的水浪阻挡,使水浪倒翻进水垫塘中,减小水浪的翻出量;间隔设置的防浪墙段可以使翻越水浪和雨水等水体尽快排出,避免人行平台上产生积水。过渡圆弧面具有导向水浪的作用,减小了水浪对防浪墙段的冲击,使水浪翻出量进一步减少。栏杆可以保证通行在人行平台上的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水垫塘侧壁1、人行平台11、防浪墙段12、迎水面121、过渡圆弧面1211、凸台122、阻水面1221、栏杆123、横栏杆1231和固定杆12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水垫塘侧壁顶部防浪墙结构,包括水垫塘侧壁1;所述水垫塘侧壁1的顶部为人行平台11;所述水垫塘侧壁1的顶部设有防浪墙段12;所述防浪墙段12至少为两段,并沿人行平台11的边沿间隔设置;所述防浪墙段12上靠近水垫塘内部的侧面为迎水面121,所述迎水面121上设有凸台122,所述凸台122的下表面为阻水面1221。
当水垫塘内产生较大的水浪时,凸台122上的阻水面1221可以阻止沿迎水面121攀升的水浪翻越进入人行平台11,使水浪倒翻进水垫塘中,减小水浪的翻出量;其中,相邻的两段防浪墙段1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翻越进入人行平台11上的水浪或是雨天落下的雨水可以从该间隔中排出,使得人行平台11上不会产生积水;相邻两段防浪墙段12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水浪的水跃大小而定,间距较小时防浪墙结构的阻水效果较好,间距较大时水体从防浪墙结构中的排出效果较好。
再如图2所示,所述阻水面1221与迎水面121之间设有过渡圆弧面1211;过渡圆弧面1211具有导向水浪的作用,可以减小水浪对防浪墙段12的冲击;同时,过渡圆弧面1211也加强了防浪墙段12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段防浪墙段12之间设有栏杆123;具体的,所述栏杆123包括横栏杆1231和固定杆1232;所述横栏杆123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段相邻的防浪墙段12上;所述固定杆1232竖直设置在人行平台11上且与横栏杆1231相连。通常横栏杆1231和固定杆1232由不锈钢钢管制成,横栏杆1231与固定杆1232焊接在一起组成栏杆123;因为相邻的两段防浪墙段1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所以设置栏杆123以保证通行在人行平台11上的观察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38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反滤围井
- 下一篇:施工现场自动喷淋降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