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动式溢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0979.9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7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史志敏;朱亚洲;李天旭;厉云娜;司长雷;孔德明;黄韩宏;马文睿;李风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7/02 | 分类号: | F16K47/02;F16K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动式 溢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溢流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动式溢流阀。
背景技术
液压控制阀是液压系统中的控制元件,其功用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液体的流向、压力及流量,以使液压执行器及其驱动的工作机构获得所需要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及推力等。几乎任何一个液压系统都要用到溢流阀,溢流阀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阀口的溢流,使被控系统或回路的压力维持恒定,实现调压、稳压或限压(防止过载)。
溢流阀的种类很多,基本原理是可变节流和压力反馈,阀的受控进口压力来自液体流进阀口时产生的节流压差。当系统压力增大时,会使流量需求减小,此时溢流阀开启,使多余流量溢回油箱,保证溢流阀进口压力;当溢流阀串联在回油路上,溢流阀产生背压,运动部件平稳性增加。
但是,溢流阀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溢流阀的噪声有流速声和机械声两种。流速声中主要由油液振动、空穴以及液压冲击等原因产生的噪声;机械声中主要由阀中零件的撞击和磨擦等原因产生的噪声。由于有弹性元件(弹簧)和运动质量(锥阀)的存在,构成了一个产生振荡的条件,而导阀前腔又起了一个共振腔的作用,所以锥阀发生振动后易引起整个阀的共振而发出噪声,发生噪声时一般多伴随有剧烈的压力跳动。同时由于溢流阀的卸荷时间很短而产生液压冲击所致,在卸荷时,由于油流速急剧变化,引起压力突变,造成压力波的冲击。压力波是一个小的冲击波,本身产生的噪声很小,但随油液传到系统中,如果同任何一个机械零件发生共振,就可能加大振动和增强噪声。
因此,如何解决溢流阀的振动与噪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动式溢流阀,以解决溢流阀的振动与噪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动式溢流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的顶部设置有阀盖,所述阀体具有阀腔以及连通所述阀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设置于所述阀腔内的阀芯;
设置于所述阀腔内,且与所述阀芯连接的阻尼杆;
套设于所述阻尼杆上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抵;
一端与所述阀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尼杆连接的调压弹簧。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所述阻尼杆与所述阀芯球面接触。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所述阻尼器与所述阻尼杆之间形成有阻尼腔。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所述阻尼器与所述阻尼杆间隙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所述阀体上开设与连通所述阀腔和所述出油口的内卸油孔。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阀芯底部的阀腔的通道,所述通道上开设有阻尼孔。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所述调压弹簧为锥形弹簧,且连接所述阻尼杆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所述调压弹簧通过调压装置与所述阀盖连接;
所述调压装置包括:
与所述阀盖上的螺孔螺纹配合的调压螺杆;
与所述调压螺杆伸入所述阀腔内的一端连接的弹簧座,所述调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座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盖外侧,且与所述调压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
优选地,在上述直动式溢流阀中,所述调压螺杆位于所述阀腔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旋紧盘,所述旋紧盘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摩擦纹。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动式溢流阀,通过增设阻尼器,在压力作用下,阀芯上移时,压缩该阻尼器,从而能够减小油压对阀体的冲击振动。同时由于阻尼杆的存在,使共振腔的容积减小,油液在负压时刚度增加,根据刚度大的元件不易发生共振的原理,就能减少发生共振的可能性,因此降低了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直动式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为阀体,102为阀芯,103为调压螺杆,104为调压弹簧,105为阀盖,106为弹簧座,107为阻尼杆,108为阻尼器,109为阻尼孔,110为内卸油孔,111为阻尼腔,112为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0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