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70736.5 | 申请日: | 2014-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5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浙安;袁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3/36 | 分类号: | H01Q3/36;H01Q3/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张良子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清水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调谐 自动 极化 跟踪 系统 | ||
1.一种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电路板和数字控制电路板,该微波电路板包括依次信道连接的低噪声放大电路单元、极化控制单元、功率合成单元和微带滤波器,将微波电路板中所包括的所有单元以及数字控制电路板集成在两块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插针依次连接,数字控制电路板通过串行外设接口接收天线控制器的动态极化角,并控制微波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波电路板上的低噪声放大电路单元包括水平极化通道放大电路以及垂直极化通道放大电路,水平极化通道和垂直极化通道每个通道都设计了四级场效应管低噪声放大器、波导转微带电路以及两级微带滤波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水平极化通道和垂直极化通道中的四级场效应管低噪声放大器分别是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第三低噪声放大器、第四低噪声放大器、第五低噪声放大器、第六低噪声放大器、第七低噪声放大器和第八低噪声放大器;而水平极化通道和垂直极化通道中的两级微带滤波电路分别是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和第四滤波器;水平极化通道上依次连接有波导转微带电路、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第一滤波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第二滤波器、第三低噪声放大器和第四低噪声放大器;而垂直极化通道上则是依次连接波导转微带电路、第五低噪声放大器、第三滤波器、第六低噪声放大器、第四滤波器、第七低噪声放大器和第八低噪声放大器;微波电路板上的波导转微带结构主要是由波导腔体以及一段微带电路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极化控制单元包括模拟移相器以及数字衰减器,二者均采用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极化通道连接第一极化控制单元,垂直通道连接第二极化控制单元,而第一和第二极化控制单元连接到功率合成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功率合成单元经过一个微带滤波器再次滤波后,连接到一个射频同轴连接器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数字控制电路板主要包括:微处理器MCU、温度补偿电路、反向电压变换电路、移相控制电路、衰减控制电路,其中微处理器MCU的第一输入端通过SPI串行数据通讯协议接口接收天线伺服控制器的实时极化角,第二输入端接收天线板的交叉极化隔离度,第三输入端同时连接温度补偿电路的温度补偿值;其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移项控制电路和衰减控制电路,其中与衰减控制电路之间连接反向电压变换电路,最终输出到微波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调谐自动极化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处理器MCU能够通过SPI串行数据通信协议接口接收来自天线伺服控制器的实时极化角,以及根据天线板的交叉极化隔离度来进行计算产生一个新的极化角;该数字控制板上的微处理器MCU能够根据新的极化角,分别输出脉宽调制信号控制微波电路板上模拟移相器,以及通过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控制反向电压变换电路产生不同电压,以此控制微波电路板上的数字衰减器;该数字板控制板上的微处理器MCU通过第三输入端连接温度补偿电路,根据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实时电路板上的温度输出相应的温度补偿值至微处理器M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协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07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线柱
- 下一篇:S频段单脉冲自跟踪天线波束形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