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旱地耙齿式地膜回收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69854.4 | 申请日: | 2014-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0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高爱民;韩正晟;王松林;戴飞;李兴凯;魏丽娟;白有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B43/00 | 分类号: | A01B43/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旱地 耙齿式 地膜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中的旱地地膜回收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旱地耙齿式地膜回收机。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增加了有效积温,相对延长了作物的生育期,可以广泛用于中晚熟品种,使品质和产量大幅度提同时,使各种作物的适作区向北推移、扩大,更有效地利用了国土资源。地膜覆盖的保墒效果,使作物根系深扎,也是一项抗早措施,对于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我国的早地农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农用地膜是聚乙烯类薄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影响农机作业质量,堵塞沟渠。残膜的存在严重造成作物减产。而人工回收费时费力,所以有必要研制机械化的地膜回收机。国内残膜回收机主要型式有伸缩弹齿式、起茬筛土式、滚轮缠绕式、滚筒输送带式、搂膜集条式和气吹式等。这几种残膜捡拾机工作均可靠,但伸缩弹齿型,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将根茬夹持在弧形起膜齿和捡拾滚筒间,起茬筛土式功耗较大,滚轮缠绕式和滚筒输送带式,易撕膜,起膜效果不好。搂膜集条式,集条后需要人工捡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出一种旱地耙齿式地膜回收机,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旱地耙齿式地膜回收机,包括机架,其特点是所述的机架的侧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挑膜杆齿,挑膜杆齿的正前方安装有刮膜板,刮膜板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前侧板上,机架前方设置有集膜箱,机架上端设置有悬挂架,机架下端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排耙齿和后排耙齿,机架下方安装有地轮,地轮的轮轴上设置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链传动与从动链轮和小链轮相连。
所述的主动链轮带动从动链轮并带动挑膜杆齿转动,挑膜杆齿将壅积在前排耙齿前方的残膜挑起,从动链轮通过二级链传动带动小链轮和刮膜板转动,将挑膜杆齿挑起的残膜刮入集膜箱中。
所述的挑膜杆齿间隙与刮膜板的凹槽间隙相同,所述的后排耙齿间距大于前排耙齿,后排耙齿将前排耙齿漏掉的残膜进行收集。
所述的前排耙齿和后排耙齿通过螺栓与机架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旱地耙齿式地膜回收机,其适用于我国北方旱地地膜覆盖种植的残膜回收,该机工作时通过前排耙齿入土起膜,并将残膜壅积在前耙齿的正前方,依靠前耙齿的弹性恢复作用实现地面仿形功能,可避免地面不平整时残膜回收不了以及地面阻力过大的问题,前排耙齿的齿间距小于后排耙齿,这样后排耙齿将前排耙齿漏掉的残膜进行了二次回收,提高搂净率。地轮通过链传动驱动挑膜杆齿和刮膜板按一定的速比转动将地膜挑起送入集膜箱实现自动集膜,再不需要将地膜搂成条人工捡拾,降低了人工作业量。本机结构简单、地轮驱动不需要额外动力,经济实用,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捡膜杆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刮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悬挂架,2.螺栓,3.小链轮,4.链传动,5.从动链轮,6.后排耙齿,7.前排耙齿,8.挑膜杆齿,9.主动链轮,10.地轮,11.刮膜板,12.集膜箱,13.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3所示,所述的旱地耙齿式地膜回收机,包括机架13,其特点是所述的机架13的侧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挑膜杆齿8,挑膜杆齿8的正前方安装有刮膜板11,刮膜板11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3前侧板上,机架13前方设置有集膜箱12,机架13上端设置有悬挂架1,机架13下端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排耙齿7和后排耙齿6,机架13下方安装有地轮10,地轮10的轮轴上设置有主动链轮9,主动链轮9通过链传动4与从动链轮5和小链轮3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主动链轮9带动从动链轮5并带动挑膜杆齿8转动,挑膜杆齿8将壅积在前排耙齿7前方的残膜挑起,从动链轮5通过二级链传动带动小链轮3和刮膜板11转动,将挑膜杆齿8挑起的残膜刮入集膜箱12中。
进一步,所述的挑膜杆齿8间隙与刮膜板11的凹槽间隙相同,所述的后排耙齿6间距大于前排耙齿7,后排耙齿6将前排耙齿7漏掉的残膜进行收集。
进一步,所述的前排耙齿7和后排耙齿6通过螺栓2与机架13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98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牵引式牡丹播种机
- 下一篇:降钙素原免疫层析定量检测试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