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丸提升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9712.8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7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周琦琪;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恒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徐永雷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机上使用的提升输送钢丸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钢丸提升带。
背景技术
在装备制造业,一些大型筒体结构如:风力发电机塔架、运输罐车及石化行业大型储油罐等均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一般通过喷丸冲击工件表面将锈蚀等附着物除掉并形成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再进行表面涂覆。随着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喷丸处理技术已经从耗能高,噪音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采用喷枪、喷丸房并手动操作的阶段进入到自动化处理阶段。并且朝向结构简化、钢丸流程缩短,结构小型紧凑的方向发展。
钢丸在使用之后需要回收再利用,现有技术中,回收钢丸有的是依靠人工回收,其效率低下。也有采用斗提,由于钢丸使用过后表面会粘附有杂质,流动性变差容易造成堆积,而现有的斗提结构没有经过特殊设计,在出现钢丸粘连堆积时,提升效果不好,影响钢丸回收效率,严重时甚至导致生产中断,而在某些连续性处理场合,生产中断会导致被抛丸处理的设备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钢丸提升带,其结构简单,结构设计合理,在钢丸出现粘连堆积时也能高效回收钢丸,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钢丸提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皮带和畚斗,所述畚斗固定连接在传送皮带上,畚斗的斗口平面与传送皮带的运行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畚斗的两个斜壁面之间形成夹角β,畚斗的底部设为圆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角α为55~65°,所述夹角β为55~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角α为58°,所述夹角β为5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畚斗通过海壳螺丝固定连接在传送皮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皮带为包边式平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结构设计合理,在钢丸出现粘连堆积时也能高效回收钢丸,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钢丸提升带主要由传送皮带1和畚斗2组成,所述畚斗2固定连接在传送皮带1上,畚斗2的斗口平面与传送皮带1的运行平面之间形成58°的夹角α,所述畚斗2的两个斜壁面之间形成57°夹角β,畚斗2的底部设为圆弧形。
具体应用时,传送皮带1通过电机带动运转,传送皮带1运行时经过需要回收的钢丸堆,安装在传送皮带1上的畚斗2插入钢丸堆取钢丸。这样的畚斗2结构设计,可以使畚斗2的斗口边沿顺利插入有粘连堆积的钢丸堆,在取钢丸效率和盛装钢丸量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畚斗2的底部设为圆弧形,又可以防止钢丸粘堆在畚斗2内。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畚斗2通过海壳螺丝3固定连接在传送皮带1上。所述传送皮带为包边式平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恒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恒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9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平快速推拉夹具
- 下一篇:一种立装刀片圆弧磨削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