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7805.7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9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魏臻;李超海;唐大胜;程磊;焦祥亮;徐伟;李京彬;毛方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33 | 分类号: | H01R13/533;H01R13/73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宋倩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器 浇封型 线缆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爆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若要连接隔爆电器内部的信号,需要事先拧开隔爆电器的线缆连接装置,将线缆塞入压紧螺母、金属垫圈、橡胶密封圈,连接繁琐,存在未压紧可能失爆的风险,并且,在爆炸环境下多电路时,关闭电源开关,逐一通过线缆引入装置进行线缆连接,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方便引出隔爆电器内部的本安信号,以安全高效地使用隔爆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连接器、线缆以及固定在隔爆腔壁上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器装配在连接机构远离隔爆腔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靠近隔爆腔的一端设有浇封腔,所述线缆的一端与连接器连接,另一端穿过浇封腔与设置在隔爆腔内的工作电器连接。
所述的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螺纹套和固定在隔爆腔壁上的联通节,所述螺纹套的外表面与连通节的内表面螺纹连接,螺纹的螺距为0.7~2mm,符合圆筒形螺纹隔爆接合面间隙配合,形成圆筒形螺纹隔爆接合面;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和插头,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端与插头插设连接,另一端旋入螺纹套;所述浇封腔为螺纹套内靠近隔爆腔的部分。
所述的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所述连接机构与隔爆腔为一体成型。
所述的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所述线缆与连接器焊接连接,所述线缆在距离焊接部位5mm处,沿浇封腔方向剥开长度为8~10mm的线缆绝缘层。
所述的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所述浇封腔的厚度不低于20mm。
所述的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所述联通节采用满焊焊接在隔爆腔壁上。
所述的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所述插头通过导线与外接设备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机构和连接器进行隔爆电器内部本安信号的传导,从而可以在不需要隔爆腔开盖和拧开线缆接入装置的情况下,连接隔爆腔内工作电器的本安信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隔爆电器浇封型线缆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1、线缆2以及固定在隔爆腔壁41上的连接机构3,连接器1包括连接器本体11和插头12,连接机构3包括螺纹套31和固定在隔爆腔壁41上的联通节32。螺纹套31带有外螺纹,与联通节32内螺纹规格匹配,进行啮合,符合圆筒形螺纹隔爆接合面间隙配合,形成圆筒形螺纹隔爆接合面34。连接器本体11的一端与插头12插设连接,另一端带外螺纹,旋入螺纹套31内螺纹,设置在螺纹套31远离隔爆腔4的一端,插头12通过导线与外接设备连接好,可直接接插至连接器本体11。螺纹套31靠近隔爆腔4的部分为浇封腔33,需进行浇封处理,浇封腔33的厚度不低于20mm。
线缆2的一端与连接器本体11焊接连接,另一端穿过浇封腔33进入隔爆腔4与工作电器5连接,以传输本安信号。线缆2与连接器本体11焊接前,在距离焊接部位约5mm处,向浇封腔方向剥开8~10mm的线缆绝缘层。联通节32采用满焊焊接在隔爆腔壁41上。螺纹套31与联通节32采用螺纹连接,且螺纹的螺距大小在0.7~2mm之间,完全符合国标GB3836的相关要求,可以应用在具有爆炸性气体的危险性场合。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往隔爆电器本安信号传导的现场连接不便而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和安全隐患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78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