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控触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67278.X | 申请日: | 2014-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8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M1/08 | 分类号: | H02M1/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赵赛 |
| 地址: | 51055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控触发器。
背景技术
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电路为电力电子技术中使用最广泛的整流主电路结构之一。整流器主电路一般配套有整流脉冲触发器电路,脉冲触发器电路用于控制半控或全控桥式等整流电路的有效相位,以达到交直流转换的性能指标要求。
高性能及精准的脉冲触发器对整流器实现高精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电子技术和IC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脉冲触发器的组成原理结构、技术性能以及电路板的集成度等方面大致经历了三代的进步更新过程。最早期的是基于完全分立晶体管等元件组合实现控制晶闸管导通的触发脉冲功能,之后从分立器件发展到集成式组件触发电路,再后来随着微电子专用功能电路器件以及通用微控制器的应用,出现了众多满足不同功能要求、电路性能和性价比不同的整流脉冲触发器电路。
到目前为止,各种脉冲触发器实现整流触发脉冲功能基本上分为两种原理方式,一种是基于传统的锯齿波同步移相原理,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和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的分立硬件电路实现触发脉冲控制,另一种同是基于上述原理过程的集成式硬件触发脉冲控制。它们都能实现对各种整流电路的相位控制,在中容量相控整流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的脉冲触发器的脉冲形成要经过锯齿波形成、同步环节、脉冲形成、双脉冲形成环节、整形和放大输出的多环节过程,其所采用的硬件成本高,且电路复杂,维护困难。另外,通过阻容充电形成锯齿波的过程存在有限的相位滞后,使得锯齿波线性不好,易造成脉冲移相,进而使得输出电压抖动;再者,各相同步电路参数不一致,易造成多相变流器触发脉冲滞后角失步;而且,不具备脉冲列功能,在交流电源波形失真状态下可能因触发失败而造成的主电路元件过载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相控触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相控触发器,其包括三相同步变压器、六比较器、六与门、六放大器和六触发脉冲输出端;
三相同步变压器包括三组电压输出端,用于分别输出三相输出电压;每一组电压输出端包括两个分别用于输出正电压和输出负电压的电压输出端,三组电压输出端共有六个电压输出端,六比较器与六个电压输出端一一对应;
每一比较器的反相端连接三相同步变压器的对应的一电压输出端;每一比较器的同相端连接一用于输入脉冲移相控制电压的脉冲控制端;六比较器还与六与门一一对应;
每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对应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每一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一用于输入脉冲列信号的信号端;
六与门、六放大器和六触发脉冲输出端一一对应;每一与门的输出端通过对应一放大器连接对应一触发脉冲输出端。
优选地,该相控触发器还包括六电阻和三电容;每一电阻连接于三相同步变压器对应的一电压输出端和对应比较器的反相端之间;每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一组电压输出端的两电压输出端。
优选地,该相控触发器还包括六电容,每一电容连接于对应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和对应一与门的第一输出端之间。
优选地,该相控触发器还包括六电阻,每一电阻连接于对应一与门的输出端和对应一放大器之间。
优选地,该相控触发器还包括一稳压二极管;每一放大器包括一三极管、二极管和电阻;每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一正直流电源,每一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与门的输出端;每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对应的二极管的阴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一负直流电源,每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通过对应的电阻连接对应一触发脉冲输出端。
优选地,该相控触发器还包括用于生成该脉冲列信号的脉冲列信号调制电路,该脉冲列信号调制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电容、电阻、第一与门和第二与门;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电容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电阻连接于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一与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一外部控制电路的逻辑封锁信号,第一与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与门的两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即为上述用于输入脉冲列信号的信号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72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