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流泵装置导叶体出口平均速度环量影响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模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6385.0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4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陆林广;徐磊;陆伟刚;王海;李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15/00 | 分类号: | F04D15/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流泵 装置 导叶体 出口 平均速度 影响 水流 水力 性能 模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流泵装置导叶体出口平均速度环量影响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模型试验装置,属于水力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轴流泵装置广泛应用于我国平原地区,在抗旱排涝、水资源调配和水环境改善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轴流泵装置是由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和轴流泵的叶轮、导叶体组成,其中,进水流道位于叶轮之前,导叶体位于叶轮之后,出水流道位于导叶体之后。水流在高速旋转的轴流泵叶轮的作用下获得能量,同时导叶体出口的水流还具有很大的速度环量。常规的轴流泵设计不针对具体的轴流泵装置,导叶体水力设计的目标是调整从叶轮流入导叶体水流的方向、消除导叶体出口水流的速度环量。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轴流泵装置中,导叶体出口水流的速度环量对出水流道内流态及水头损失的影响并不是环量愈小愈好,而是存在使出水流道水头损失最小的最优环量。因此,导叶体的常规设计方法导致其与出水流道的水力性能不匹配,增大了出水流道的水头损失。出水流道水头损失对轴流泵装置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年运行时数长的大型低扬程泵站,这种影响更须予以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轴流泵装置导叶体出口平均速度环量影响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模型试验装置。以轴流泵装置导叶体的出口平均速度环量达到最优环量为目标进行导叶体优化设计,使其与出水流道达到最佳配合、实现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最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轴流泵装置导叶体出口平均速度环量影响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模型泵、导叶体、平均速度环量计、出水流道、出水池、闸阀、辅助泵、流量计和管道,模型泵、导叶体、平均速度环量计、出水流道、出水池、闸阀、辅助泵、流量计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出水流道进口的管道壁上设有出水流道进口测压管的进口测压孔,出水流道进口测压管安装连接在管道壁上的进口测压孔上,出水流道出口的出水池侧壁上设有连接出水流道出口测压管的出口测压孔,出水流道出口测压管安装连接在出水池侧壁上的出口测压孔上;水流从模型泵的叶轮流出,依次流经导叶体、平均速度环量计、出水流道进口测压孔、出水流道、出水池、出水流道出口测压孔、闸阀、辅助泵、流量计,最后再回到所述模型泵进口。
所述平均速度环量计设有环量计轮毂、环量计轴、直叶片、金属反光片、光电传感器、计数器,环量计轮毂、直叶片通过环量计轴安装设置在所述管道中,金属反光片设置在直叶片的侧面,光电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管道上并连接计数器,光电传感器的端头穿过管道内壁朝向管道腔内的所述金属反光片。
所述模型泵与所述轴流泵装置中的原型泵相似,用于在试验装置中提供与原型轴流泵装置相似的水流。
所述导叶体设有7组供试验用的导叶体。
所述出水流道的进口与导叶体的出口之间连接的管道长度为模型泵叶轮直径的8倍,出水流道进口测压管距出水流道进口的距离为模型泵叶轮直径的3倍,出水流道的出口距出水流道出口测压管的距离为模型泵叶轮直径的8倍。
所述闸阀为蝶阀,用于调节所述模型泵的工况。
所述辅助泵为管道泵,用于帮助所述模型泵克服管道阻力。
所述流量计为电磁流量计,用于测量所述模型泵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经本实用新型水力优化的轴流泵导叶体出口平均速度环量达到最优环量,能够使其与所应用的轴流泵装置中的出水流道水力性能达到最佳匹配,进一步提高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解决了现有的轴流泵导叶体水力设计不针对所应用的轴流泵装置,以完全消除出口平均速度环量为目标,所设计的导叶体与轴流泵装置中的出水流道水力性能不匹配,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由不同型号轴流泵和不同型式出水流道组成的轴流泵装置中的导叶体水力优化,能够对轴流泵装置中导叶体出口水流环量影响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型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2a 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试验导叶体的示意图。
图2b 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组试验导叶体的示意图。
图2c 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组试验导叶体的示意图。
图2d 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组试验导叶体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6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比例电磁铁的隔振机构
- 下一篇:高精度螺旋电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