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潜浇口产生料屑的差动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5498.9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6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唯科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浇口 生料 差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止潜浇口产生料屑的差动顶出机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的产品生产要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浇口与产品能自动脱离,其中潜伏式浇口就是一种常规运用;但是实际生产中潜伏浇口脱离产品常常会生产料屑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尤其对于外观要求特别严格的产品;这就要求模具上运用一种有效的机构来防止料屑的产生或者阻止料屑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潜浇口产生料屑的差动顶出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止潜浇口产生料屑的差动顶出机构,包括动模、顶针及顶针底板,动模的模仁具有产品型腔及相连的潜伏流道,在产品型腔和潜伏流道下面分别设有产品顶针和流道顶针,其中的产品顶针和流道顶针穿过动模并先后与顶针底板作用而差动顶出相配合的产品和流道塑胶。
进一步,所述顶针底板位于动模下面并能上下活动而,顶针底板下面设有动模底板,流道顶针与底针底板存在间隙S用于保证产品顶针和流道顶针的差动顶出动作。
进一步,所述产品顶针穿过动模及下面的顶针固定板而与顶针底板直接接触。
进一步,所述流道顶针是由上顶针和支撑顶针组合成,两顶针结合处形成顶针头部,该头部大于顶针的顶杆部外径,所述顶针头部与顶针底板及顶针固定板上的孔槽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差动顶出机构来延时流道的顶出,从而解决潜伏浇口容易产生料屑的实际生产问题,本实用新型构结构简单,动作稳定可靠,有很大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C处放大图。
图4是浇口和产品同步顶出示意图。
图5是产品先顶出示意图。
图6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防止潜浇口产生料屑的差动顶出机构,包括动模1、顶针51、52及顶针底板3,动模1的模仁6具有产品型腔及相连的潜伏流道,在产品型腔和潜伏流道下面分别设有产品顶针51和流道顶针52,其中的产品顶针51和流道顶针52穿过动模1并先后与顶针底板3作用而差动顶出相配合的产品和流道塑胶。顶针底板3位于动模1下面并能上下活动而,顶针底板3下面设有动模底板4,流道顶针与底针底板存在间隙S用于保证产品顶针和流道顶针的差动顶出动作。本实用新型的产品顶针51穿过动模1及下面的顶针固定板2而与顶针底板3直接接触;流道顶针52是由上顶针521和支撑顶针522组合成,两顶针结合处形成顶针头部,该头部大于顶针的顶杆部外径,所述顶针头部与顶针底板及顶针固定板上的孔槽配合。本实用新型产品顶针及流道顶针的数量根据产品及流道设置,在本实施中,产品顶针数量为3根靠近浇品处为邻近的2根顶针配合;流道顶针为2根。
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
如下图3、图4、图5及图6,分析浇口和产品同步顶出的受力图4知道潜伏浇口N和产品M连接区域上方受到模具刃口7的剪切,而下方受到的是F1和F2的拉力,由于塑胶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浇口被F1和F2拉断的区域会形成毛刺,当留在产品侧的毛刺再继续顶出时就会被模具的刃口刮落,形成料屑,这些料屑有一部分会掉落在模具型腔内,进而影响到下次注塑的产品;本实用新型差动顶出方法就是让浇口和产品连接区域只受到F1推力,如图5所示,也就是说浇口和产品连接区域是靠刃口切断的,所以就没有毛刺产生也就没有料屑的问题了;图示差动顶出机构中的顶流道的顶针与顶针底板存在间隙S,这样就保证了产品先顶出S距离后,流道再一起顶出;合模后,流道顶针靠底部支撑顶针撑住。
本实用新型结构旨在分析了潜伏式浇口脱离产品的过程及产生料屑原因,然后通过更改了模具顶出动作,从而改变了浇口断裂的位置,最终有效的阻止料屑的产生。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唯科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唯科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54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次顶出侧向脱模机构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气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