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可调节大树环剥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5315.3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2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宋宏伟;王彩敏;梅象信;钱士江;张力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3/00 | 分类号: | A01G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朱俊峰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调节 大树 环剥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节大树环剥刀。
背景技术
环剥是果树栽培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措施。环剥就是环状剥皮,即把树干或枝剥去一圈韧皮,深达木质部,而又不伤木质部。具体做法是:先用刀削去外部坚硬的老皮,露出白色韧皮部,再用锋利的刀尖按适宜的宽度环韧皮环割两周,取下切断的韧皮层;刀口要平滑,宽窄一致,不伤木质部。大树环剥时,应逐年更换环剥部位:初次环剥应在主干距地面30厘米处进行,以后逐年上移10厘米左右,直到接近主干第一分枝时,再从下而上重复进行。
环剥的作用是暂时阻碍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向地下部运转,使营养集中在枝、芽上积累,促进花芽形成,提高花质,减少落花落果;使幼树营养生长周期缩短,提早结果,使旺长树增加产量。枣树是应用环剥技术较普遍的树种之一,在枣盛花末期对大树进行环剥,能明显减少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枣树夏剪中也常用到环剥技术。
一、目前树木环剥工具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市场上虽然有一些环剥剪、环剥刀,但大多针对树木枝条或较细的树干进行环剥,而对于地径大于15cm的树干,比如大枣树,还缺少专用的环剥工具。在生产上,果农针对较粗的树干,仍是利用菜刀或镰刀进行环剥,不但操作不方便,效率低,而且刀口也容量跑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可调节环剥宽度的新型可调节大树环剥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可调节大树环剥刀,新型可调节大树环剥刀,包括刀架,刀架前部设有安装板,刀架后部设有把手,安装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一个刀片,安装板与两个刀片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刀片前端的刀刃上下对应设置且均为圆弧形结构。
所述把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块垫板,把手与两块垫板之间通过沉头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刀片或一个刀片与安装板之间设有穿设在螺栓上的垫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时,手握把手,水平持刀,两个刀片卡在需要环剥的树干上,均匀用力,水平划过一圈,即达到环剥效果,当需要调节环剥的宽度时,松开螺栓,将刀片与安装板之间安装垫片,垫片可以垫一片或两侧都垫一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型对大树进行环割,比用一般刀具效率提高十倍以上,且环剥出的刀口平,在树干上形成一水平环剥带,环剥带不易跑偏,而且能够很好地控制环剥深度,刀口深度也比较均匀,利于刀口愈合。用些环剥刀刮除树干老皮,效率高,而且刮除均匀,可以一刀多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可调节大树环剥刀,包括刀架1,刀架1前部设有安装板2,刀架1后部设有把手3,安装板2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一个刀片4,安装板2与两个刀片4之间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两个刀片4前端的刀刃上下对应设置且均为圆弧形结构。
把手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块垫板5,把手3与两块垫板5之间通过沉头螺钉6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时,手握把手3,水平持刀,两个刀片4卡在需要环剥的树干上,均匀用力,水平划过一圈,即达到环剥效果,当需要调节环剥的宽度时,松开螺栓7,将刀片4与安装板2之间安装垫片,垫片可以垫一片或两侧都垫一片。
本实用新型在河南省的新郑、内黄枣区进行了试验,环剥效果特别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5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