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培养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4257.2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7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霞;韩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22 | 分类号: | C12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培养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器材,特别是一种封闭式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实验器材之一,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培养、组织细胞的传代等,目前常用的培养皿一般包括皿底和松弛覆盖于皿底上的皿盖,二者形成的内腔作为培养空间。将培养皿置入一个可调节温度、湿度的培养箱内,以建立培养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培养箱内的空气具有确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松弛支撑的皿盖允许培养皿内腔与培养箱的空气形成气体交换。但是,当打开皿盖或者培养皿外部空气流动时,可能造成培养皿内空气的紊流,进而使培养皿内空气中悬浮的气溶体(包括雾状小液体或者固体小颗粒等,如微生物的菌体或孢子、芽孢等)向周围空气释放,污染周围环境,这在培养致病微生物或产外毒素的细胞时尤其危险,使用者也可能因此承受健康危害。
CN101875902 B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皿,包括一个皿底和一个密封安置在皿底侧壁上的皿盖,皿盖和皿底的接触面是摩擦锁合装置,形成的密封状态可以将培养皿的内腔密封。另外此培养皿也设置了通风间隙,在通风状态下通风间隙可以作为培养皿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通风状态和密封状态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方便的互换,以适应不同培养条件的需求。但是,这种细胞培养皿的密封状态和通风状态无法自动转换,当培养皿处于密封状态时,培养皿内外气体的交换被完全阻止,这可能影响培养皿内培养物的正常生长繁殖,特别是好氧性微生物。此外当处于密封状态的培养皿用于培养某些产气量较大的微生物时,微生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气体将使培养皿内气压逐渐升高,进而引起皿底和皿盖的爆裂,以及培养皿内培养物或培养基的飞溅,从而造成培养的失败和大范围的污染。
另外有的培养皿产品用粘合剂将皿盖和皿底可拆式的紧密粘合,以形成培养皿内部独立、密封的空间。但经过长时间的存储、不同温湿度条件的培养或高温高压灭菌后粘合剂的特性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密封效果。粘合剂的内含物质也可能会污染培养基,影响培养皿内培养物的生长。粘合密封的培养皿也阻止了培养皿内外气体的交换,也可能影响培养皿内好氧性微生物的生长或引起皿底和皿盖的爆裂、培养皿内培养物和培养基的飞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封闭式培养皿,维持培养皿内腔的空气组份的稳定,同时,阻止培养皿内悬浮的气溶体的扩散,防止皿底和皿盖的爆裂。
对于封闭式培养皿,为达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封闭式培养皿,包括皿底和能与皿底密封扣合的皿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皿底包括底壁和至少一个从底壁环绕、倾斜凸出的皿底侧壁,底壁与皿底侧壁的夹角为第一角,所述的第一角为锐角;
所述的皿盖包括盖壁和至少一个从盖壁环绕、倾斜凸出的皿盖侧壁,盖壁与皿盖侧壁的夹角为第二角,所述的第二角为钝角;
所述的第一角与所述的第二角互为补角;
在所述皿底侧壁与所述皿盖侧壁的接触面,皿底侧壁处具有第一摩擦密封装置、皿盖侧壁处具有第二摩擦密封装置;
所述的盖壁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的通孔未贯通盖壁,在通孔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隙,所述的第一孔隙贯通盖壁。
封闭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孔滤膜或孔塞,所述的微孔滤膜或孔塞可拆式的置于所述的通孔内,所述的孔塞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孔隙。
封闭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皿底侧壁的第一抓持凸块,或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皿盖侧壁的第二抓持凸块。
封闭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底壁的第一凸起,或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盖壁的第二凸起。
封闭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底或所述皿盖的至少一部分由刚性材料组成,所述的刚性材料包括玻璃、合成树脂或耐腐蚀金属等;所述孔塞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材料组成,所述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材料选自硅胶、橡胶或其它聚合物材料组合组成的组群。
一种封闭式培养皿,包括皿底和能与皿底密封扣合的皿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皿底包括底壁和至少一个从底壁环绕、倾斜凸出的皿底侧壁,底壁与皿底侧壁的夹角为第一角,所述的第一角为锐角;
所述的皿盖包括盖壁和至少一个从盖壁环绕、倾斜凸出的皿盖侧壁,盖壁与皿盖侧壁的夹角为第二角,所述的第二角为钝角;
所述的第一角与所述的第二角互为补角;
在所述皿底侧壁与所述皿盖侧壁的接触面,皿底侧壁处具有第一摩擦密封装置、皿盖侧壁处具有第二摩擦密封装置;
所述的盖壁包括至少一个小孔,所述的小孔贯穿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学院,未经莆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4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冠心病药物配方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