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车用中央电气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4129.8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6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凯迪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中央 电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车用中央电气盒。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传统的电子器件分散安装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车辆前舱布局要求,以及电子器件使用安全要求。目前也有车辆采用集成式保险盒,但大都通过塑料件固定,固定不可靠,易断裂,同时保险盒密封性差,难以开启,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固定可靠,使用方便,结构精简,性能可靠的车用中央电气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车用中央电气盒,包括上盖、器件接插盒和下盖,所述的器件接插盒一面设有多个固定保险片和继电器的器件插槽,另一面供接入导线,所述上盖通过卡扣固定在器件接插盒具有器件插槽的一面上方,所述下盖通过卡扣固定在器件接插盒另一面,且下盖上设有出线孔。
所述器件接插盒一侧延伸出用于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支脚,另一侧设有两个固定插槽,所述固定插槽内通过螺钉固定有金属固定片,所述金属固定片向外弯折延伸并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身钣金上。
所述上盖一侧设有向器件接插盒延伸的侧定位板,其配合卡扣将上盖固定在器件接插盒上,所述器件接插盒一侧设有向下盖延伸的侧定位条,其配合卡扣将下盖与器件接插盒固定。
所述器件接插盒内设有铜质连接片,所述铜质连接片端部为接线端,位于器件接插盒一侧用于与车主电源连接,所述铜质连接片延伸部分位于器件插槽下方用于与保险片和继电器电连接.
所述铜质连接片的接线端设有定位孔和电连接孔,所述器件接插盒侧边设有用于固定接线端定位孔的凸块。
所述器件接插盒的接线端外设有设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卡扣固定在器件接插盒上,所述盖板与器件接插盒下方设有出线槽。
所述上盖、器件接插盒和下盖之间通过一根或多根螺钉贯穿固定。
所述上盖、器件接插盒、下盖和支脚均为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安装、拆卸方便,且使用简单方便、安全可靠。集成式设计满足不同车型的功能需求及功能扩展。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器件接插盒;
图3为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器件接插盒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上盖;2、器件接插盒;3、下盖;4、侧定位板;5、侧定位条;6、支脚;7、固定插槽;8、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车用中央电气盒包括上盖1、器件接插盒2和下盖3,上盖1和下盖3为器件接插盒2两面的盖板结构,器件接插盒2一面设有多个固定保险片和继电器的器件插槽,具体器件插槽数量、种类和排布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车型设计,上盖1通过卡扣固定在器件接插盒2具有器件插槽的一面上方,用于保护器件、防尘防水,下盖3通过卡扣固定在器件接插盒2另一面,且下盖3上设有出线孔,可以将车用中央电气盒上的线固定引出,下盖3用于承装车用中央电气盒的线束,避免线束散在车辆前舱内。
器件接插盒2内设有铜质连接片,铜质连接片端部为接线端8,位于器件接插盒2一侧用于与车主电源连接,铜质连接片延伸部分位于器件插槽下方用于与保险片和继电器电连接,采用铜质连接片将继电器、Mini保险等结构与整车电路连接,且设计合理,充分利用了铜制连接片的体积小,可利用率高的功能,并可以确保电路连接可靠。铜质连接片的接线端8设有定位孔和电连接孔,电连接孔可以通过端子压线将电线引出与车身电路连接,器件接插盒2侧边设有用于固定接线端8定位孔的凸块,这是由于在装配螺栓时,如果电动螺丝刀的扭矩过大,可能会使该铜质连接片产生转动,带动其他的零件,影响其他装配件的功效,通过凸块和定位孔配合,可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质量。
此外,器件接插盒2的接线端8外设有设有盖板,盖板通过卡扣固定在器件接插盒2上,盖板与器件接插盒2下方设有出线槽。通过盖板可以保护接线端8,避免受到雨水、灰尘的干扰,提高车用中央电气盒工作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凯迪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凯迪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4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遗址博物馆臭氧实时监测装置
- 下一篇:互联智能家居活体锁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