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摔钢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3035.9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8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费维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维洋 |
主分类号: | B43K3/00 | 分类号: | B43K3/00;B43K23/008;B43K23/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摔钢笔。
背景技术
钢笔是一种主要以金属当做笔身的笔类书写工具,透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中小学生使用的普通钢笔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易摔。因为钢笔是用来书写的,其设计的重心在于如何好写,通常其笔杆是圆柱体的,容易握紧,方便书写,该类圆柱体笔杆容易滚动、摔落到地上。钢笔使用中途,因为其他事常常忘记套上笔套就将钢笔随手放在桌上,钢笔一旦从桌上滚落下来,结果总是会摔坏笔尖或是摔出墨水。钢笔摔了之后,心中的那种惋惜之情,久久不会散去。
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具有防摔功能的防摔钢笔。一种通用型防摔护芯笔壳是把笔壳的后部加重,让笔落地时是笔的后部先着地,减少笔尖着地的概率。这种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笔壳后部加重后,头重脚轻笔就不好写了,使用者使用起来会很不舒适,而且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钢笔容易滚动的问题。
还有一种是把钢笔笔头设计成可以伸缩的。用完钢笔后,只要按下钢笔顶端的一个按钮,笔头就会缩进去,需要写字时再把笔头伸出来减少笔尖着地的概率。 这款设计存在的问题同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钢笔容易滚动的问题。如果使用完毕没有及时将笔头缩回,钢笔还是很容易摔落,并且摔坏笔尖的。
中国专利文献CN102765276A(专利申请号201210253015.X)公开了一种“防摔钢笔”,该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且使用时由于增加了保护杆会影响书写者的视线及钢笔书写的便利性。上述各类防摔钢笔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钢笔摔坏的可能性,提高钢笔使用的安全度,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钢笔由于容易滚动而引起的摔落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钢笔滚落且使用舒适的防摔钢笔。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摔钢笔,包括笔帽和笔身。笔身包括笔头、笔杆和笔尖。笔头呈左小右大的圆台形。笔头中设有笔舌。笔舌的左端向左伸出笔头外。笔尖固定设置在笔舌的左端上,将笔舌的左端相应部分罩住,笔尖的右端相应部分位于笔头中。笔头的右端中还设有吸墨器,吸墨器的右部向右伸出笔头外。其结构特点是:
笔杆为注塑一体件。笔杆为开口向左的壳体结构。笔杆从右至左依次设有防滚部、握持过渡部和连接部。笔杆的防滚部呈正棱柱形,正棱柱的相邻两侧面之间倒圆角过渡。握持过渡部右端面的形状与防滚部的截面形状相同,握持过渡部的左端面的形状与笔头的右端面的形状相同,握持过渡部由其的右端面的形状向左逐渐平滑过渡呈左端面的形状。笔杆由其连接部同轴固定设置在笔头右端上将吸墨器罩住。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笔头的右端设有内螺纹。笔杆的连接部设有与笔头的右端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笔杆由其连接部旋合固定在笔头的右端上。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笔杆的防滚部呈正三棱柱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笔杆的防滚部采用正棱柱形结构不易滚动,能有效防止钢笔因滚落到地上而摔坏。 (2)本实用新型的笔杆设有握持过渡部,握持过渡部采用逐渐平滑过渡的结构,能保证握持钢笔使用时的舒适性。如防滚部采用正四棱柱结构,则其握持过渡部为方接圆结构。(3)本实用新型的笔杆设有连接部,连接部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安装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笔帽未画出;
图2为图1的左视图放大后的示意图,其中的笔舌未画出。
图3为图1的右视图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4为从图1的左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的笔舌未画出。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笔身100,笔头1,笔杆2,防滚部2-1,握持过渡部2-2,笔尖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维洋,未经费维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3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