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减震的立体车库支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2404.2 | 申请日: | 2014-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3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姜金刚;彭博;张永德;王钊;赫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E04H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减震 立体车库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减震的立体车库支撑板,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体车库的出现是在第二次汽车工业变革之后。随着欧洲汽车工业的空前繁荣和发展,欧洲出现了最早的立体车库。欧洲立体车库的出现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对照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之后立体车库在日本开始发展。至今立体车库在日本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同一时期,韩国和台湾也出现了立体车库。韩国和台湾立体车库出现晚于日本,亦有近40年历史。仓储式立体车库技术最早出现于欧洲。日本立体车库的技术来源于欧洲。日本是一个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国家成功经验的民族。由于日本地域狭小,塔式立体车库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21世纪进入飞速发展时代。我国立体车库行业相对于欧洲、日本、韩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从第一台设备诞生到现在,只有近20年历史。在这20年中,前期发展缓慢,直到1996年,全国机械式立体车库停车设备每年的销售、安装量不足1000个泊位。
立体车库又可称之为“机械式停车设备”,它是利用机械和电气系统组成的,用来存取车辆的设备。最早的立体车库出现在西方欧美国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立体车库成为解决国内城市停车难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现有的立体车库支撑板不具有减震效果,导致使用寿命短,而且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减震的立体车库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减震的立体车库支撑板,它包含安装板、板体、减震壳体、减震轴、减震弹簧、缓冲弹簧、气缸壳、活塞、上缓冲垫、下缓冲垫,安装板的上端安装有气缸壳,气缸壳上安装有减震壳体,减震轴穿接在减震壳体与气缸壳内,减震轴的下端安装有活塞,活塞与气缸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塞的上端安装有上缓冲垫,活塞的下端安装有下缓冲垫,缓冲弹簧设置在减震壳体内且套接在减震轴上,减震轴的上端套接有减震弹簧,减震轴的顶端安装有板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震弹簧的外侧设置有防尘套。
作为优选,所述的板体上设置有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减震与缓冲,使用方便,操作简便,结构简单,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板体;3-减震壳体;4-减震轴;5-减震弹簧;6-缓冲弹簧;7-气缸壳;8-活塞;9-上缓冲垫;10-下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安装板1、板体2、减震壳体3、减震轴4、减震弹簧5、缓冲弹簧6、气缸壳7、活塞8、上缓冲垫9、下缓冲垫10,安装板1的上端安装有气缸壳7,气缸壳7上安装有减震壳体3,减震轴4穿接在减震壳体3与气缸壳7内,减震轴4的下端安装有活塞8,活塞8与气缸壳7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塞8的上端安装有上缓冲垫9,活塞8的下端安装有下缓冲垫10,缓冲弹簧6设置在减震壳体3内且套接在减震轴4上,减震轴4的上端套接有减震弹簧5,减震轴4的顶端安装有板体2。
进一步的,所述的减震弹簧5的外侧设置有防尘套。
进一步的,所述的板体2上设置有防滑凸起。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通过减震弹簧5减震,缓冲弹簧6缓冲,通过气缸壳7与活塞8的配合来实现气缸式二次缓冲与减震,能延长使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上缓冲垫9与下缓冲垫10能有效的保护活塞8,使用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2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阻尼的固有频率非定值的扭转减振器
- 下一篇: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