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野防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1216.8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7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颜连启;汤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天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野防护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医护人员常常使用电钻、锯、凿等工具对骨头或组织进行切削,在切削过程中,常常有骨头碎屑、血液、组织液飞溅出来,造成医护人员医源性感染或伤害,甚至这些飞溅物会直接溅入医护人员的眼睛等薄弱部位,给临床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术野”属于医学术语,是指手术时视力所及的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医护人员在外科手术中被手术飞溅物等伤害和感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野防护罩。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野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体,所述防护罩体上开有通孔。
更进一步地说,防护罩体为透明材质。
更进一步地说,防护罩体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更进一步地说,防护罩体的形状为立体罩形或平面膜形。
更进一步地说,通孔设置于防护罩体的中间或侧面。
更进一步地说,通孔为圆形或者方形或者线形。
更进一步地说,防护罩体为单层或多层嵌套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透明防护罩体不影响医护人员观察手术部位;(2)防护罩可以有效避免骨头碎屑、血液、组织液等飞溅,防止医护人员因飞溅物造成医源性感染或者伤害;(3)防护罩的多层设计可以实现当手术过程中防护罩内层被手术飞溅物糊住,影响医护人员观察手术部位时,可以将内侧被污染层揭去,恢复防护罩体透明可视;(4)通孔的可调节性可以方便各种手术工具的自由进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1-防护罩体,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野防护罩,包括防护罩体1,防护罩体1上开有通孔2,防护罩体1为透明材质,诸如但不限于硬性、软性、弹性或可塑性材料,防护罩体1的形状为半球形或喇叭形。手术时将防护罩罩在术野位置,手术工具如电钻、锯、凿等工具由通孔2进入,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通孔2可以根据手术工具的大小和直径进行调节,调节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推拉、缩放、松紧等。
图1和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通孔2为矩形,防护罩体1为多层嵌套在一起。
图3和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通孔2为圆形,防护罩体1为多层嵌套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手术前,医护人员根据所使用电钻、锯、凿等手术工具的大小或直径调节好通孔,将术野防护罩罩在术野位置,将手术工具由通孔2进入,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使用多层防护罩时,当手术过程中防护罩内层被手术飞溅物糊住,不方便观察手术部位时,医护人员将内侧被污染层揭去,即可恢复防护罩体1透明可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天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天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1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妇科宫腔镜术专用袋式手术薄膜
- 下一篇:神经外科颅骨钻碎屑收集结构